有位在商学院读MBA的中国留学生,毕业回国前曾气呼呼地告诉我:“我应聘一家著名大公司,通过了最后关口,面试官也相当满意。但HR考虑到为我办工作证较麻烦,最后没有录用我。后来他们录用了一位成绩没我好,但不用办工作证的欧盟国家的求职者。”
英国政府的就业政策是保护本地人就业,只有招不到本地人的职位,外来求职者才有机会。
和我合租的那对中国夫妻在医学院读硕士,毕业前他们已做好回国打算。一天,男的突然表示:“国民保健体系招聘医院工作人员的广告登了很长时间,说明他们还没有招到人,我想去试一下。”他果然去了,而且很快被录用,签了3年合同,在医院里当医务工作人员。他表示:“先从普通医务人员做起,以后有机会再当医生。”医疗人才是英国比较缺的,但在英国当医生比较难,像他这样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博士后工作结束前,我曾尝试寻找其他工作机会,主要方向是大学和研究机构,但效果不好:大学任教难度比较大,而应聘其他机构,每次都被告知:“你在英国只工作了1年,我们需要有丰富的本地工作经验的人,你本地工作经验不足。”
博士后工作结束后,我离开英国回澳大利亚。在海外这么多年,现在我的想法是,只要有适合自己发挥专长的工作机会,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可以考虑。
英国工作注重本地经验
Alex以自己在英国的工作经历,总结出一些注意事项,提供给准备去国外尤其是英国留学或工作的读者参考:
英国工作注重本地经验,非欧盟国家的人必须办理工作证才能获得正式工作机会。英国绿卡比较难拿,按照规定,在英国正式工作4年后可以拿到绿卡。
英国本科毕业生一般年薪1.8万至2.5万英镑。博士毕业至少可拿到2万多英镑,当然要看具体的行业和职位,金融机构的收入较高。英国大学教授地位较高,一般年薪在5万英镑以上。澳大利亚本科毕业生年收入在3.5万至4万澳元,大学教授一般有8万至10万澳元。医生、护士等医疗人才,以及教师、计算机人才,是英国紧缺人才。
英国医生收入较高,优秀医生收入不比教授低,但要拿执照比较难。
(注:人民币对英镑15:1,对澳元6:1)(文/刘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