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从2009年至今
中国男性个护市场以每年平均20.1%的幅度在快速增长。这些数据清晰地告诉我们,中国的男性消费力正在快速崛起——“败家爷们”出现了。
独立奢侈品创意机构AirParis创始人Dimitri Katsachnias就如此描述中国男性消费市场:“巴黎男人大概用了50年的时间从用古龙水发展到用须后水,在中国或许只需要1年时间。”
3
今年国庆节
微信发布《国庆微信跨境支付报告》中,“90后”同样成为境外消费的主力军,占所有使用微信支付的用户总数中的34.67%,高于占比30.75的“80后”。另外,微信官方还发现,男性要比女性更能“剁手”,参与消费行为的男性用户占比为65.39%。
4
今年“双11”
对比去年“双11”,今年“男士彩妆”搜索量同比增加了157%……
你也许会格外好奇:
那些对消费充满热情的男性们,他们是怎么想的?
11月12日,有人做了一个街坊:
在北京金融街、上海徐家汇、深圳中山公园,三个城市的核心商圈,采访了37位新中产,问题涉及人生经历、消费习惯、财富焦虑等。
1.不爱男装爱彩妆
问:“双11买了什么?”
答:“大部分钱花在了化妆品上。”
这是采访的37个新中产中唯一一个回答“买化妆品”的男性——Dike,90后,是一个室内设计师。
在我们的概念中,化妆品一直是女性消费的专属。但是,不管是今年4月份《新消费指数报告》的数据,还是今年“双11”的数据,都显示男士彩妆的购买人数在不断上升。
对比去年“双11”,今年“男士彩妆”搜索量同比增加了157%;从城市维度进行的消费数据分析表明,杭州男人对唇膏、眉笔等男士彩妆商品的购买热度,在全国排第一。
怎样的男性买了彩妆呢?
在化妆这件事上,Dike绝不马虎。比如到店里刮个眉毛,他得先买把刮眉刀,再让店员帮忙修眉,绝不用店里的公用刮眉刀。平时用的化妆品,品类甚至比女生的还多,这次买的化妆品中就包括眉笔、隔离霜、唇膏、卸妆油等等。
问:“那你会在网上买衣服吗?”
答:“这些比较少,感觉去实体店更容易挑中适合自己的。”
这似乎是一个追求精致的男性,打破了我们对“男性不爱捯饬自己”的刻板印象。
2.互联网买保险
Jacob,85后,销售经理。
他今年比较大的支出项是保险,包括健康险车险在内,花了近万元。
去年的一份数据就显示,在购买健康险的人中,男性客户占压倒性比例,在全国所有省份中,男性购险者全部占一半以上,无一省份例外。
比较不同的是,Jacob买的是互联网保险,没有见销售人员也没有去网点,只是打印了一份合同,购买操作全部在网上完成。
问:“为什么选择互联网保险呢?”
答:“这个主要还是方便,现在互联网保险发展的比较好,我觉得还是比较靠谱的。”
他的回答让笔者想起了一个女性朋友的经历,她在买保险上就尤为谨慎。
有次,某银行信用卡部工作人员给她打电话,劝说她购买一个健康险,通过电话投保,每月信用卡自动扣款。在交流了半个小时后,她终于答应投保。
3天后,寄来了具体的合同内容。这个朋友一看,上面的保险项她用到的几率很小,并且始终担心电话投保不够正规。
最后又一个电话,取消了保险。
3.买房最大的焦虑是搞不定老婆
问:买房最大的焦虑是什么?
答:最大的焦虑还是怎么把老婆说服。
Abel,70后,游戏策划师,在上海拥有一套自住房和一套投资性房产。
第二套房是贷款买的,也是今年最大的支出项,花了300多万,相比之下,花10多万就能搞定的孩子教育和旅游倒不算什么了。
今年3月份的经济生活大调查透露:男性即便有了自住房,但买房热情依旧不减。
这里提到的Abel,他认为贷款买房投资是钱生钱最好的方法,但他老婆却觉得把手上的钱用来买股票、基金更为稳妥。
一边是蹭蹭上涨的房价,一边是久久不松口的老婆,这是Abel最大的难题。只要老婆同意了,他就可以把购房的事情全权委托给中介,自己不用过于操心。
坐实败家爷们儿?
除了以上三个男性消费案例,前几天还有一个数据:双11借钱消费超六成是男性。
数据显示,今年借贷平台上的借入数据从10月28日就开始明显攀升,到11月10日,借入笔数环比增加了130%。而在借贷人群中,男性借款笔数占比达65%。
有些案例独具个性,有些数据颇具争议,但这些未必能完整地体现新中产男性的消费观。
每一个“败家爷们”身后都藏了一个血拼女人
同意的点zan!
来源:吴晓波频道、钛媒体
新晚报综合整理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搜狐知道精品课|自我管理-7天自动提升自控力——新精英生涯规划师【橙子学院】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