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限韩令“的传闻影响下,导致韩国娱乐圈风声鹤唳以及市场忧心忡忡,在国内,关于限韩令也引发了不少业内人士与网民的关注。近年来,韩国娱乐产业国内过度饱和,而极度依赖中国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事实。在限韩令的影响下,韩国娱乐公司几乎全线下跌,比如YG公司股价下跌7.96 %,CJE&M公司股价下跌6.85 %,JYP公司股价下跌5.4 %,韩国SM公司股价下跌5.32 % ,FNC公司股价下跌4.96 %。韩国4大娱乐公司总市值下降3615亿韩元。
明星都是工业化造星机制下推出来的标准产品我们知道,在韩国,娱乐产业也其国家重点扶持产业,上世纪末金融危机,韩国的股市暴跌诸多银行破产之后,韩国确定“文化立国”的发展方针,将韩剧、电影等视为重要的文化软实力,也设立文化产业局、文化产业振兴院等机构,统筹影视综艺产品的制作输出,并对电视剧出口免税、建立出口奖励制度等。
所以当它整个国家都在大加扶持其娱乐文化产业的对外输出之后,其整个娱乐产业开始进化成工业化的批量制造明星的流水化体系。从细了讲,它的明星出炉是造梦工厂机制下的产物,学员们从一开始就要被分配到各种团队训练唱歌与表演等才艺,为了生存,培训生必须努力展示出自己的特点,以免被淘汰。韩国推出的流水线上的明星产品基本都具备演戏、唱歌、舞蹈方面的能力。
另外就是韩国经纪公司对艺人们有着严格的管控,定时定期实行“镜头测试”,由专业人士评估并有针对性的针对学员的相貌进行整容,另外还要对其打造基本范式:造型练身材、学舞蹈、举手投足要符合粉丝对偶像的标准模板设定,妆容要精致、服饰要新潮修身、在媒体与公众面前说话如何才能滴水不漏等。无论是宋仲基暖心的笑容,金秀贤的冷若冰霜,都是工业化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成品。其本质就是,明星都是工业化的造星机制下推出来的标准产品。
韩国娱乐产业从业人员也积累了标准的方法论和精细化运营的产业体系,贯穿到内容制作,策划、编剧、导演、演员、前期筹备、拍摄制作、播出发行的整个体系。由于竞争激烈,播出渠道有限,所以倒逼韩国娱乐产业从业人员、娱乐内容供给端不断推陈出新,而且韩国采用边拍边播的模式,根据用户兴趣随时来设定剧情,所以能源源不断地推出下一个引发粉丝尖叫的韩剧与偶像与综艺节目模式。总体而言是培养明星和制作内容的流程成熟,更新换代快,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高度产业化机制下,流水线上的明星利用当前名气快速圈钱成常态韩剧之所以被国内不少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的追捧,也是缘于国内经济发展与女性经济的崛起,社会急剧变迁下,越来越多青少年在精神上也存在着摆脱单一文化束缚,追求自由与正常个人情感或者说YY的需求。而韩流的进入,刚好契合了这种青少年心理并适应了这种趋势。而韩国对于欧巴们完美人设的打造与其韩国本身编剧的功底,则很好的迎合了中国女性的兴趣取向,种种原因,推动了韩流在中国泛滥。
但这种机制下的产品,明星欧巴们则脆弱的不堪一击。因为将明星打造成流水线上的标准化产品,看似有很强大的产品闭环机制,与互联网产品打造规律十分相似,即基于用户需求与数据调研来打造剧情,欧巴命运和剧集设定,也要由观众对剧情的需求决定。但打造明星产品,但与互联网产品打造的方法论相比,韩国这种机制却少了一种迭代优化的规则与持续性品牌打造的思维。
从本质上看,韩国娱乐产业还是非常的浮躁,其工业化体系的背后是一将功成,万骨之枯。据悉在韩国,每年各大学电影戏剧专业的毕业生就有上千人,再加上演艺企划公司培养的大量练习生,2010年到2014年间,韩国娱乐公司共推出了102个偶像组合,更新换代特别快,在市场空间过度饱和的情况下,淘汰率之高让人惊叹,变态扭曲的背后则是,艺人被压榨到极致的一种反弹与利用当前名气快速圈钱的暴发户心态。
因为在这种机制之下,每个长腿欧巴产品出炉之后,他们深知自己火不了几年,粉丝与观众是喜新厌旧的,韩国娱乐产业工业化标准化、模板化与流水线化上的产品,新人一个接着一个不断出炉,这种机制决定了艺人的生命周期只有那么几年,几年过后,会有新的欧巴来替代,所以迅速红起来的明星需要快速利用名气快速捞钱,尤其是来中国捞钱就成了工业化体系下明星圈钱的一种浮躁的常态,所以我们看到两年前金秀贤拍《来自星星的你》火爆之后,来中国高价接了一大波广告,韩国媒体透露金秀贤一年帮老板赚了120亿韩元(约合7000万人民币),而其所属经纪公司Keyeast在1年内实现股价翻三倍的佳绩,之后迅速过气了,今年新晋撩妹男神又轮到了宋仲基,所以我们照例在各种渠道被宋仲基的代言广告狂轰滥炸。
韩国造星模式下很难沉淀可持续性的品牌 ?资源分配过于集中易滋生腐败
在这背后,很显然,韩国的造星模式下,我们很难看到其娱乐产业能将单个明星产品打造成一个持续性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偶像产品,看到的只是快速推出新品,淘汰旧品,一味求快的背后,却少了一种持续性经典品牌的打造能力,其娱乐产业对待明星基本是竭泽而渔的订单式创作模式,说到底,这不是一种健康的工业体系。
另一方面,韩国娱乐造星产业的一大病态根源在于资源分配过于集中,在国内,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与各省市电视台广泛铺开推广造势,但在韩国,推广与播出渠道主要还是依赖电视台,韩国电视媒体都垄断在三大财团——KBS、SBS和MBC的手上,而电视台垄断之后则容易产能腐败的温床,艺人的发展空间极端受制于KBS、SBS和MBC,这也导致这些强势的传播媒体可以随意封杀不听话的艺人以及产生各种潜规则。所以这导致韩国艺人压力极大,有数据显示,近9年就有30韩星自杀。
韩国娱乐流程化工业化的弊端:套路化明显,容易模仿,大众易审美疲劳
另外是,韩国娱乐产业特别强调流程化工业化,它的弊端就在于,无论是韩国电影、电视、综艺与音乐,其套路化非常明显,而在韩剧之中,多少年来,白马王子灰姑娘式煸情剧情一直未变,变的是从人物设定上这种角色形式的变化,比如男主角从外星人变为维和军人,但故事的内核基本大同小异,也就是说,在操作技巧、叙事组织、创作事理等方面已经陷入模式化与雷同化,虽说这是成熟的内容产出的标志,也是工业化体系生产的标志,但这种工业化的操作方式也让其未来陷入题材与内容越来越单一化的模式之中,随着大众的观影能力与鉴赏水平提升,很快会陷入审美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