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阶段给自己做个评估,看看自己离自己理想目标的产品经理还差多远。同时有想法的时候多和别人聊天,我个人认为沟通产品的思维是提升自我认知以及梳理产品逻辑最好的方式,没有之一。我建立这个公众平台的其中一个目的也是基于如此。欢迎大家和我交流。
更深的含义自行百度吧,我感觉看了也不明白,推荐几本书《启示录》、《结网》,书中讲的不一定对,或者大部分都不太对,但你至少可以理解啥是互联网产品经理。
个人认为这个问题需要在尊重、责任、职业素养三个方面进行体现。很多同学直接的态度是和老板或同事摆道理,一副“我就是对的的原则”,或者用模凌两可的“判断一下”回答这个问题,我个人的回答是,首先,我会与他进行深入的讨论,如果大家意见相左,我认为需要根据事情,尊重离客户、利益相关方或资源方更近的那个人的意见,如果那个是我,我会背起相应的责任,如果是同事,我也会尊重他的意见,同事持续观察后面的数据等发展,一旦有问题及时沟通。
4.产品经理身份的重要性
1.产品人的心态
我眼中的产品经理和笔试面试重点
产品经理的书籍、网络培训课程相比几年前丰富了不少,《结网》、《启示录》等,都是不错的书籍,看着类书的心态分两种,一种是从中找到自己工作上的共鸣,以反复提升自己的工作方法,另一种则是对别人的工作有个了解,获知职场上的故事。个人经验千万别当书是解决方案,一来情景不同,书讲述的都是过去特定的情景,二来是写书的人都会有侧重,现实情况往往复杂到一个细节决定成败,多读书没有错,参加下网上的课程(网易云课堂有免费的产品课程)也很好,但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本部分问题解析纯属个人观点,场景设定于招牌,和解决实际问题会有点距离,不希望回答被套入实际例子讨论。
第二个比方,如果把一款产品比作孩子,产品经理就是产品他爹,开发测试UED就是产品他妈(负责生),运营团队就是产品的姥姥(负责哄),产品经理一边得着眼目前如何让这个孩子更好的成长,一边还得想着这孩子未来,慈父还是严父,以及怎么保证家庭和谐,一家之主有很大责任(木有歧视的意思)。
3.给自己定定规划,多做点事情
我怎么看小公司和大公司
3.产品经理最看重什么职业素养
7.关于产品经理及个人项目
嗯,产品经理是需要有说服力的,这是协调资源非常关键的因素,大公司内有比较健全的评级,能够给予大部分人比较客观的评价(再好的制度也无法完全公正),而小公司则可能更依赖同事之间的信任。应届生产品经理进入岗位后有可能受到挑战,其中之一就是一部分人认为应届生==不靠谱(请注意我用了两个等号的含义),而且明星级PM宣扬的,也是优秀的产品经理是做了很多挫事后才能NB的,所以很多人会认为他们再给应届生产品当垫脚石,这个需要新人去面对。同时,对于未来来讲,大公司开始转小公司你会有个不错的背景,小公司转的话需要小公司本身已经做出标杆,当然这个不绝对,具体事情肯定是人奋斗出来的。
5.关于钱和未来
人性问题,之前面阿里巴巴我感觉这个问题我回答得很差,说出来让大家去体会下,重点还是在自我认知这块上。
3.你最常用的几款应用,为什么
嗯,产品薪水还是不错的,因为产品本身就招的不多,很多公司已经改变技术高于产品的态势,将产品和技术放在一个等级进行招聘。薪资方面是木有问题的,至于大小公司,小公司的股票业界玩笑叫工资半折卡,但同时也要注意上市后成千万富翁的偶然(例如老阿里PD)。如果想将薪水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建议还要考虑福利等因素,例如餐补、班车、所在地房价等。当然,我个人认为未来的上升空间是更重要的因素,但因为应届毕业生很难看见和感受到大公司所谓的上升空间,特别是空间和部门有直接关系,所以在未来空间上,多考虑团队文化是否与自己相符的问题。而小公司,产品的岗位与CEO的距离中间不超过两个岗位,超过的我十分怀疑你是不是去当秘书去了(不需要思考的写文档)。
这部分是针非应届生希望当产品经理常见的问题,很多还是这几天新鲜搜集到的,我尽量解答,希望得到大家反馈。
写给非应届生的一些建议
第二点是逻辑能力,很多的团队中产品经理是解决方案提供者的状态,那么逻辑能力就产品经理的考察尤为突出,包括情景逻辑,需求分析,业务逻辑等等,都可能成为考察的重点。日常工作中,产品经理的逻辑能力也非常重要,特别是被问各种为什么的时候,逻辑能力是扛得住的重要保障之一(个人感觉更重要的保障是老板支持,嗯,第一点就很重要!)
1.什么是产品经理
4.善于尝试,保持好奇心
就比如这几天我写了几篇文章放在这,其实就是个实验,做产品的经常会讲:我们搞个微信营销巴拉巴拉,然后怎样怎样。其实自己没有搞过怎能抓住这部分用户的心理和渠道的效果?曾经为了体验装逼我买了张星巴克金卡(万能的淘宝),去体会和朋友去星巴克拿金卡是怎样一种装逼的感受。保持好奇心吧,但也不好迷失自我,多尝试不同的新鲜事物,绝不要停留看看报告,会发现产品经理的另一个好处——享受好奇心的乐趣。
简单说下群面,产品群面不多,但个人认为作为产品经理,群面的角色应当是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角色,刻意leader装逼或者各种总结或许不是很好的方式,能提出一两个具体解决问题的落地方案,远比扯各种理论要强。还有,别拿英语装逼,反正我是超反感。(你们懂的)
如果说你有很多选择,上面五条是一个选择的方式,如果目前你一个选择都没有,那么我建议你慎重考虑产品的就业方向,毕竟招的人确实很少。不过,如果有一颗想当PM的心,运营、客户代言人(阿里巴巴)、市场等角色都是可以的,特别是还没有产品经验的同学,从与客户打交道做起,发现自己擅长的业务方向,在建立业务权威后转产品经理,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4.如果你的产品设计意见和同事或者老板相左,你要怎么办
我打两个比方,一个团队有很多角色,如果用形状来比喻,可能设计是圆的,开发是方的,测试是三角形的,运营是五角星的,用研是七边形的等等,但如果想将他们拼成一个理想的NB的形状,那么就需要产品经理这个胶水,产品经理需要是任意形态的,来将各方融合。
个人感觉计划性能够帮助产品经理提升效率,而计划性是一种习惯。我大一下给自己定了几个品质的训练,包括领导力、策划能力、表达能力等等,今天我虽然没法说是成功了还是没太成功,但我基本保证了做某件事足够有计划和有目标,懂得在何时争取,在何时退出。例如参加社团需要担当的角色,如何在社团活动中有计划的提升自己而不是空耗时间等。
6.关于竞品
根据应聘公司产品的普及性不同,有不少公司会拿自己的产品的竞品(手Q和微信)或者竞争对手的产品让你进行分析。个人建议从几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首先是产品定位,包括用户的人群定位以及上下游的角度。然后是看下现阶段两款产品在人群口碑中的优劣势及分析原因,最后聊聊改进意见最好是可以落地的,不能落地的要说明为什么不能提供具体解决方案(例如对某些环节不够了解)。
这是三种角色,首先不要歧视螺丝钉,螺丝钉不是坏名词,相反,螺丝钉是最有确定性的状态,你能够预知自己未来一到两年的成长状态,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给人螺丝钉感觉的公司实际上是有稳健的培养体系,如果你感觉自己还不能给自己自我培训的方案,公司培养是一种很不错的方式。第二种角色是新人当救活队员,这个你如果赶上了,恭喜你,表现机会来了,做好了一将成名,当然,做不好就需要背负很沉重的信任成本,所以万一你有这个机会,要慎重考虑。第三种角色是小主管,这个很可能是小公司产品进去的状态,有很大空间,但需要搞定团队,重点是在树立自身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