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我也发现乐视电视的遥控器还是改进很多,起码有了触控板。所以,大家能体会到其实做一名产品经理真的不那么轻松,无论做的好与不好,总用一种不被理解的忧伤,没有知音的凄凉。每天都呗孤寂与无助煎熬——“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说了这么多环境,我们也再来看看产品经理这个东西,从做产品的角度划分产品经理,其实可以画一两条像线X与Y,分别代表的是自己对产品喜欢程度和用户对产品的喜欢程度,分割成了四个区域,便有了四类产品经理:悦人悦己、悦人不悦己、悦己不悦人、不悦人不悦己。
这几个分类其实挺有意思,我们可以分别讨论;
第一,悦人悦己,我认为这类人很像艺术家,能创造一些很牛东西,这些东西就像是艺术品,不仅让创造者感到欣喜,也让周围的人感觉美好,这是人类里一些共生的情愫在起作用,所以这类做产品的人多数是要靠一点点的天赋的,像苹果乔布斯,360的老周、豆瓣的阿北,这里不是评论他们的成就,只是单从他们做产品的风格,都是有那么点令人钦佩的东西。
第二,悦人不悦己,这类人有典型的工匠情怀,他们能把一件很小的事,做到一个极致,做到一种境界,这类工匠虽然在完成一件杰作是,也会给自己带来喜悦,这种喜悦其实只是一种完成后的成就感,工匠的典型特征就是紧贴用户的需求,是用户至上的完美主义者,而非艺术家引领用户的需求的“怂”人。这也就是孟子说的:“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的道理。在中国互联网圈-企鹅系有典型的工匠情节,还有刚刚成为中国为数不多有情怀的企业家,老罗——罗永浩。
上面这两类我个人认为都是值得产品经理们去学习的,也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后面两个可能是要给我更多的启示,让我更多去思考不做什么。
第三,悦己不悦人,他们可能是有艺术家的情怀,但缺乏了一下时机、灵感和天赋,通常我观察到的,这种产品经理又分为两类,1、自己真的很牛逼,想法很多很新奇独特,但缺乏对用户的理解和影响,在中国这类做产品的人应该是大多数,他们一般自己走在创业的路上,有这这自己的理想,但总是不太被大众接受,最典型互联网人——白鸦,这兄弟真的做了很多尝试,我也看过一下他的东西,也跟朋友讨论过这些产品,想法是对的,但总感觉有点跳跃,总是高出用户一个需求阶段;2、这一类人之前我们也提到过(是谁大家心里都有数),自己就狗屁不是,然后利用手里那小权利,天天瞎折腾,看上去自己好像很爽,其实别人看了都直接绕开,这种人做产品就像拉屎,光自己爽了,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这类典型不用讲,如果你是在大公司里回去看看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分布的十分均匀。
第四,不悦人不悦己,这类其实也没什么可说的,不是我们不想悦,实在是生活所迫啊,所以我们这类人统称苦逼青年或者叫IT民工型,对这些兄弟们,其实我想用宝宝的一句话给大家,“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从我一路十几年的工作经历来看,有些人仅仅是职位比你高,这并不代表他讲的都正确,有些人仅仅是因为机会比你好,这并不代表他比你勇敢,请记住今天无论在什么地方,其实都是在给你未来的自己在打工,不要失去理想,自甘沦为一个社会工具,既不是以自己为中心,也不是以用户为中心,完全听从包工头的吩咐。珍爱生活、独立思考!
虽然我们上面讲了这么多悲催的事,可真的到底什么是苦逼:“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 能救世间苦!”其实苦逼这词还是出自佛门经典,《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佛家讲的苦,分为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
刚刚我们讲的那些好像都不在这八苦之中,想想好像我们也没有那么苦吧,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所以既然不是真的苦,这点点有算什么呢,我们可以回头看看那些前辈,难道他们就是一帆风顺,一路坦途么。
牛逼是苦逼走过来的
牛人小马哥: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腾讯进入了最为困难的时期,在面临资金困难时,曾险些把开发出的ICQ软件以60万元的价格卖给深圳电信数据局,300(80、60) 最后,找到IDG和盈科数码,投了220(400)万美元,40%的股份。当时OICQ作底价是550万美元(数据来源: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工商管理案例研究中心案例,2005年8月23日网络文章)2002年5月31有效注册用户1亿,同期,cnnic统计中国网民3370万人。
牛人老周2003年11月21日,作价1.2亿卖掉3721,加入雅虎中国干了18个月查杀流氓软件,2006年8月,周鸿袆投资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 ,3月21日奇虎市值134.16亿,可当年老周也并不是一帆风顺,1992年,老周读研期间就开始“不务正业”,编过游戏软件、杀毒产品。为了卖自己的产品还开过两家小公司,招聘人手准备在全国“自建渠道”,但以失败而告终。1995年加入方正,从程序员干起,1997老周靠自己搞了一套邮件系统,方正飞扬,老周彻底练了把手,做了把产品经理,把这个产品从头到尾做了一遍,结果来年1998年就被发配新疆了,直到98年10月回北京选择自己创业。才有前面的故事。摘自:《沸腾十五年》周鸿祎在方正的日子。
最典型的C2C(copy to china)产品经理王兴,在美国特拉华上学时,看到FriendStar网站在美国的成功,观察到这种模式在国内的空白,回国先搞了个多多友、又搞了个游子图,结果你们懂的,2005年秋天开始照Facebook抄出个校内,转年十月以200万美元卖给了陈一舟。从人人出来如法炮制又照着twitter抄出来个饭否,当时因有人在饭否网上发表八平方事件相关言论,饭否被小黑屋了,2010年 又照高朋(groupon)抄了个美团直到今天。
真正牛逼:手拿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恍然回头黑一片,全城已被砍停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