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位淘宝店主则因为做进口代购偷税被重判的消息同样引发网友关注。根据广东高院终审,涉案店主走私价值1140余万元的服饰,偷逃应缴税额300余万元。法院判决游燕犯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刑10年,并处罚金550万元。
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周铭认为,代购近几年广泛流行起来,但其实算是历史产物,该行业被诟病最多的是缺乏监管和消费者维权难,甚至涉及一些虚假产业链。这次电商法出台后,目的是加强监管,其次才是税收。根据电商法规定,代购者应符合电子商务经营者的定义,需要办理相关的营业执照,“代购作为电商主体之一不能游离在法律之外。”这意味着未来消费者在维权时,再也不用和代购隔着屏幕扯皮,被拉黑后气哭,甚至陷入被对方发朋友圈辱骂的窘境。
有媒体曾将《电商法》第十条中“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的规定解读为代购者需要拥有采购国和中国双方的营业执照,一度在代购圈引发关注。但在周铭看来,目前我国法律尚无法规范他国的营业执照,但需要注意的是,代购从采购国购买的商品应拥有正规来源,代购商品的应该符合相关进口产品所需要的资质都是毫无疑问的。有业内人士指出,新形势下,未来传统的“人肉”代购在大型跨境电商平台面前将愈发势单力薄,整合代购或为代购提供一站式供应链服务的新型平台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对于网上盛传的“代购被封杀”一说,周铭指出,《电商法》的出台主要是规范代购这个新兴行业。实现交易合规合法,特别是符合海关和食药品监方面的规定,并依法纳税。“这次电子商务法是全球首部,也是我国对这几年电商发展的一次法律总结,具有历史意义。”他表示,《电商法》不光是针对代购,而是着眼整个电商行业,从资质许可、纳税、知识产权、消费者保护,到数据、信用评价等领域全覆盖。虽然目前《电商法》对应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但各电商平台已在可操作范围内开展整改。
责任编辑:陈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