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新基金的发行如果启用的是新基金经理,找一个老基金经理挂名是普遍现象,因为新基金的销售很重要,谁也不敢冒险。规模是基金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础,尽管挂名对刺激基金销售不见得真有作用,但挂与不挂,一些规模偏小的基金公司更倾向于选择前者。
在看
关注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这种情况下,到底谁才是一只基金背后真正的基金经理,也许就只有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自己知道,而随着国内FOF基金数量的增长,基金经理挂名现象的与日俱增,也让FOF基金挑选标的基金时,评价标的基金及其基金经理变得复杂化。
券商中国
本文原标题:《没名气的基金,借明星基金经理促销骗人气?行不通了!证监会出手整顿基金挂名乱象》
0
特别声明
澎湃号 > 券商中国

基金公司让明星基金经理挂名新产品、促销拉人气,可能行不通了……

相对而言,对许多大型基金公司而言,纯粹的挂名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这类基金公司的品牌实力强劲,资产规模庞大,无生存艰难之忧虑,用挂名刺激基金销售的目的性并不强,更多的含有培养新人的考虑。
但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基金公司,新基金产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种挂名现象就更值得玩味。
关键词 >> 媒体号
市场人士认为,挂名现象的增多也与基金公司的晋级制度息息相关,尤其是一些超大型基金公司,偏好从公司内部的研究员中培养和选拔基金经理。通过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的路线图完成职业发展,但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基金经理,通常会配置到新基金上,平庸的老基金配置一位新基金经理没有太大的意义,业绩优秀的老基金,明星基金经理也不大愿意让一位新手平白无故的与自己分享荣光。
挂名现象令基金评价复杂化
总体来看,基金经理管理多只基金的情况较为普遍,管理3只及以上基金的基金经理占比高达7成,管理5只及以上基金的基金经理占比近5成,管理10只以上基金经理数量高达335人。当然,这里面也有指数基金、量化基金等非主动操作管理基金批量管理的情况。

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挂名现象,正在导致基金评价变得复杂起来,挑选基金的本质就是买对基金经理,但基金经理挂名现象增多后,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基金经理,这就变成一个难题。
绩优资深基金经理数量不够用
从而导致公募基金行业的基金经理从业时间变得越来越短,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9年7月23日,在任基金经理2022人中执业年限5年以上的占比22.8%,执业年限在1到5年的基金经理占比最高,合计近六成,1年以内的占比18%。
本文为媒体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FOF基金负责人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曾认为,由于国内基金经理变更相对比较频繁,包括挂名现象也比较多,要对基金经理作深入分析,充分了解其投资风格,深知该基金经理及相应的基金产品可能为组合带来的收益贡献和潜在风险,对于基金的绩效评估和风格刻画,更倾向于分析和评估基金经理全投资周期中的绩效表现和风格刻画,而对那些挂名的、同时拥有公司管理职位的基金经理,也会着重评估其管理事务对其投资精力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其投资策略框架的一致性、股票池构建和主要信息来源。
Tags:
dumb
魔装学园h×h
十二月的奇迹
谐音学韩语
名侦探柯南剧场版20
谈股论金
长荣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