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期间,学校正举办一个“横漂”培训班。这些学员从未有过表演经历,都是冲着横店“慕名而来”。上海某公办学校教师赵琳一直有做演员的梦想,就利用暑假前来进修。“整个培训质量很高,能让普通人迅速在镜头前找到感觉,不虚此行啊!”
学校每月都会开设类似的培训,一年培养约500名“横漂”。学校还承办了政府主办的“横漂才艺”大赛,胜出者可免费享受3年全日制教育。“我们希望借此提高‘横漂’的职业素养,提升影视城的片子质量。”韦国清说。
“横漂”现象的背后,是每年有上千的剧组在这里拍戏。出乎记者意料的是,影视城无偿为剧组提供场地,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旅游。目前,横店影视城有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梦幻谷、圆明新园等20多个景区,三星级以上酒店7家,年均吸引游客近2000万人。
影视旅游学院结合旅游产业淡旺季明显的特点,确立了“旺进淡出、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在旅游旺季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阶段性实习,淡季回校上课。同时,学院还引入横店影视城旅行社建成校内大学生实验分社,实现“校内基地生产化”,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锻炼技能。多年来,旅游专业毕业生双证率100%,一次性就业率在98%以上。
2017年,横店影视在上交所上市,学校适时开设了院线管理专业和影视会计专业,为全国400多家横店院线提供急需的经营人才。
“学校在横店影视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人才引擎作用,引进和培养的师生现在已全面融入到横店整个影视产业中来,有力推动了影视产业内涵发展。”横店集团分管影视产业的副总裁徐天福评价道。
【记者手记】教育“镜头”里的影视城
以记者的身份,带着教育的“镜头”走进横店影视城,获益匪浅,感触良多。
这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在尚未开通高铁的地方,居然有这样一个城镇,凭着对影视文化产业的敏锐嗅觉,率全国之先,建起了大规模、高规格的标杆式影视城。如今,建成了百亿产值、千万游客、至少需要一周才能逛下来的景区群落,小城镇登上了大舞台。浙江已将横店影视文化产业上升为省级战略,影视城的二次飞跃咫尺可见。
这是一所锐意进取的校。因城而建,为城而教。影视城在快速发展,学校不曾落下半步。10多年时间,学校在院系架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日趋成熟,毕业生、创业者也在影视城里有口皆碑。接下来,在高职扩招的新形势下,民办高职院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唯有紧紧拥抱地方产业,壮大专业特色优势,方能笑傲江湖、永不落幕。
这是一群怀揣梦想的人。两天时间,记者采访了在校生、创业者、青年演员、“横漂”、幕后工作人员……他们从五湖四海来到横店,绝不仅仅为了生计,而是心中的那个梦想。梦想成为导演、成为演员,哪怕是跑龙套,哪怕只在片后字幕里留下一个名字。影视城给了他们机会,也会因他们而长盛不衰。
一城一校,正为那些人圆梦。(记者 蒋亦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