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药企跨界“画风突变”,美妆市场玩得转吗? 来源:中金在线
今年七夕,以999皮炎平、999感冒灵、三九胃泰等诸多产品著称的。
“1582年,马应龙眼药问世;1980年,马应龙痔疮膏问世;2009年,马应龙八宝眼霜问世;2019年,马应龙唇膏也终于来啦!闻一次上头,涂一次上瘾的马应龙唇膏,你爱了吗?”今年6月6日,马应龙八宝官方微博正式官宣旗下唇膏品牌问世。
根据微博内容,首次推出的三款唇膏产品分别为“香榭丽色”“绛红色”“初恋色”,10天后(6月16日),在马应龙八宝旗舰店发售,售价为138元/支、399元/3支。从具体产品来看,无论色号名字还是产品包装,走的都是简约高雅风。
然而下拉评论区却突然“画风突变”,有位网友表示,“广告词我都给你们想好了,美容不分上下”;另有网友评论,“跨界玩得666,我原以为它出眼霜已经是底线了”。
跨界之道,马应龙早已烂熟于心,早在10年前,公司就试图通过眼霜与5元/支的痔疮膏划清界限――2008年11月,它又研发了一款“马应龙八宝去黑眼圈眼霜”,并取得化妆品行业生产资格,次年马应龙携该眼霜进军化妆品市场。
图片来源:马应龙八宝官博
比起市面上动辄五六百的进口眼霜品牌,马应龙眼霜的定价更加亲民,况且还有公司积累的百年声誉。很快,跨界产品一炮而红,仅在2010年,马应龙眼霜的销售额就突破了1000万大关。
随后的2011年,马应龙成立了湖北马应龙八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门推广眼妆、面部护理等产品,形成了八宝、瞳话两款美妆品牌。
或许是从中尝到了甜头,2018年马应龙再次突破自我,9月17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拟投资成立主营化妆品研发、生产、批发、零售的武汉马应龙大健康有限公司,如今畅销的马应龙口红就是该大健康公司的“杰作”。
有时你不得不感慨,百年老店,的确会玩儿。
不过话说回来,药企中的美妆玩家绝不止上述几个,正应了那句老话:“药、妆同源”,化妆品因与制药行业相关度高,且门槛更低,利润可观,近年来已成为药企跨界的热门赛道。
早在1980年,传统中药企业片仔癀就开始推出“片仔癀皇后”品牌护肤品,该产品曾一度风靡东南亚,而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涉及化妆品业务的药企数量足有近300家。
这么多的药企集中“转行”,显然不可能是心血来潮这么简单。
有药企高管透露:“现在做药的门槛越来越高,新产品研发投入巨大,周期很长,令一些实力不强的企业望而却步,相比之下,化妆品投资和失败的风险则低得多。”
更加现实的是,“新医改”之后,院内渠道限抗、限辅、带量采购、支付方式改革、两票制等政策频发,医药经营环境发生剧变,一些非临床急需、竞争激烈的非原研药市场逐渐萎缩,给药企带来不小的经营压力。
从业者都明白,“日子没以前那么好过了”。就连之前提到的马应龙,也随时会面临药品降价、药品研发等诸多风险。
其实不仅仅是马应龙,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已发布半年报的127家药企中,36%净利下降,其中有两家净利跌幅甚至超过500%。
相比之下,中国化妆品市场,近些年却“艳阳高照”。用欧莱雅中国CEO斯铂涵的话说,“正迎来黄金时代”。
智研咨询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为3689亿元,2010-201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87%。据预测,我国化妆品行业将在未来几年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8年至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4%。
药企跨界美妆的理想固然“丰满”,可是隔行如隔山,想要真正进入这个领域真有那么容易?
“美妆行业看似门槛低、利润高、稳增长,但远不是药企想象中的肥沃的掘金地。”有业内人士表示。
2019年1月1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化妆品监督管理常见问题解答(一)”中指出,根据我国现行《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中第十二条、第十四条规定,化妆品标签、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上不得注有适应症,不得宣传疗效,不得使用医疗术语,广告宣传中不得宣传医疗作用。对于以化妆品名义注册或备案的产品,宣称“药妆”“医学护肤品”等“药妆品”概念的,属于违法行为。
对于专业的化妆品企业和保健品企业生产的含“中药”成分护肤品、药企跨界推出的护肤品来说,要如何确定产品定位,避免产品宣传“踩雷”成了重要的战略发展问题。
更何况,药企在宣传推广方面天生就存在劣势。或许是没有摆脱“药品不能做广告”带来的阴影吧,同是做眼霜,我们经常听到“弹走鱼尾纹”的广告,但你有听过马应龙眼霜的广告吗?这就是药企与美妆企业的营销思路的不同。
相对于动辄千万、上亿元宣传投入的日化巨头,药企跨界后推出的产品往往在市场上难见踪迹,付出实在与回报难以等值。要知道,品牌的影响力对于日化行业是至关重要的,消费者能说出很多化妆品行业的知名品牌,但是若谈论起药业,能说出几个呢?
除了营销与渠道,有专家指出,个别药企跨界做出来的日化产品相对而言还是不够专业,若想把原有的医药配方优势转化成日化产品优势,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多重因素,而且,多元化经营难度大,对企业要求很高。
总而言之,药企跨界化妆品在旁人看来,前途似乎十分美好,然而其中的曲折艰辛,可能只有他们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