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号 > 上海普陀
茶室、健身房、空中花园……普陀这栋20多年的居民楼华丽变身,人人都说好!
2019-12-13 17: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上海普陀
关注
一尘不染的楼道、清新雅致的茶室、器材精良的健身房,以及随处可见的各种盆景和书画,甚至还有一个露天的“空中花园”……是否感觉自己置身于高大上的商场之中?其实不然,这一切的场景都呈现在长风新村街道一座建造了20多年的居民楼内。

位于顺义路188号的顺达公寓建造于1997年,共11层100户居民。在职党员周宝毓和王拯民被居民们亲切地称呼为楼组里的“村长”和“书记”,他们提议在大堂设一个“邻里间”,得到了广大业主的积极响应。随着这个温馨和谐的“邻里间”的建成,大家互相之间的关系更亲密了,更有底气一同商议解决更复杂的事,把一栋原来总是为水电煤犯愁的老楼房,打造成了靓丽的“幸福村”。近期,长风新村街道楼道堆物专项治理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顺达公寓也再一次成为“样板楼”。
100户居民如同一家人
在顺达公寓,每个楼层都有独特的亮点,如2楼设了阅览室,3楼是健身房,4楼设了娱乐活动室,7楼则是乒乓活动场地,8楼更是设了绿化走廊观赏点和读书沙龙……这些都是居民自治管理下的结果。生活环境的好转,居民们心情自然也舒畅起来,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也逐渐频繁。楼内的居民对大楼渐渐有了“家”的感觉:谁家电脑出了故障,有“科技高手”手把手教学;谁家老人身体不舒服了,有退休医生“上门服务”……

为了让自己的家园更加整洁美丽,居民们还积极布置起楼宇来:楼上的居民有书法特长,写一幅字挂在墙上;楼下的居民喜欢养花,贡献出一盆放在走道;逢年过节,居民购买灯笼、对联,装点楼道、门厅。

党小组长胡斌兵说:“在装点楼道美化家园的过程中,全部都是居民们自掏腰包作出的无私奉献,比如一楼大厅的电视机、茶室的根雕茶几,还有阅览室的书籍、报刊都是居民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的。”
加强整治获各方好评
此前脏乱差的居住环境曾一度让顺达公寓的居民苦不堪言,楼道堆物现象也是积重难返。面对这个居民“家门口”的大事,曹家村居委会看在眼里却急在心里。2016年,借着普陀区创建同心家园的机会,业委会决定从整治楼道乱停车入手,改变脏乱差的居住环境。
居委会主任郭颖回忆道:“当时由于楼下没有停车点,也没有为电动车充电的地方,因此几乎每层楼的楼道内都停放有很多辆自行车和电瓶车,不仅阻碍了居民的通行,而且还增加了很多安全隐患。”
在业委会和居委的发动下,楼内不少志愿者自愿组成了一支“小分队”,每天下班的时候都在公寓大门口值班,挨个劝说并引导他们将车辆停入地下车库。同时,业委会也积极寻求物业配合,在地下停车场统一配备充电点,既整治了楼道,也解决了居民车辆停放和充电的实际问题。在各方的努力下,从一开始居民的抵触到后来的赞同并相互监督,只用了两周多的时间。

在创建同心家园的评比中,大楼获得了前三名的好成绩,屡屡接受兄弟社区以及外省市同行的参观学习。
长效机制防止堆物“回潮”
同步开展的还有楼道堆物的整治工作。落灰的柜子桌椅、生锈的鞋架以及各种老旧物件,尽管一年到头也用不上几次,但对于不少居民来说,总是有那么一份感情在,舍不得扔掉。对此,曹家村居委会多次上门宣传,一开始很多居民都不理解,但在逐渐了解楼道堆物的危害性以及清理的必要性之后,大家都开始自觉投身到这场“攻坚战”中来。随着这些物品一件件搬出楼道,整洁一新的环境也渐渐出现在居民眼前,让居民们打心里感到高兴。

但是,由于缺少合理的管理机制,楼道堆物的“回潮”现象时有发生,对此,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秦秀凤表示:“防止楼道堆物出现‘回潮’任重道远,因此,我们特地安排楼组长和志愿者以及物业保洁员每天都在大楼进行巡视并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家了解楼道堆物的危害性,如果发现居民继续堆放,则会加强劝说,并以此建立了一套长效机制。”

如今的顺达公寓,邻里互助的气氛早已蔚然成风,一幢楼就是一个家的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在楼组长、志愿者、热心居民等组织下,公寓里的住户拧成一股绳,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家庭”。
资料来源:同心的力量
原标题:《茶室、健身房、空中花园……普陀这栋20多年的居民楼华丽变身,人人都说好!》
发送邮件至zhengwu@thepaper.cn申请加入澎湃政务号或媒体团
特别声明
本文为政务等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0
评论(0)
Tags:
港中旅oa
杀戮都市电影
下雨
投资者说
文过饰非
绝命制裁x
ddu
yf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