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广州化妆品消费潜力也非常诱人。广州不仅是化妆品的生产重镇,也是消费大市。广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46.95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3.3%,增速比上半年提高4.8个百分点。而今年前10个月,广州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07.42亿元,增长8.3%,比前三季度提升0.1个百分点,与居民生活品质改善有关的化妆品类商品销售额增速达到44.1%。
广州“老产业”要向品质和细分市场要活力
随着消费趋势转变,广州“颜值产业”未来将加快转型升级、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近年来,广州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让越来越多“广州制造”向“广州创造”跃升,向价值链高端布局,化妆品这个“老产业”也要迸发“新活力”,为高质量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政策层面,鼓励和支持化妆品产业升级。以白云区为例,根据《白云区化妆品产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化妆品企业创新能力将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基本具备打造千亿级产业的平台和动能。在经济总量上,规模以上化妆品工业企业达100家,产值规模超100亿元;限额以上化妆品商业企业达100家,销售规模超100亿元。同时,引导和鼓励一批化妆品企业在主板挂牌上市或新三板挂牌,5家以上化妆品企业进入全国化妆品企业前20强。
中国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朱丹蓬告诉记者,现在整个化妆品行业良莠不齐,大品牌相对较少。他认为,当前包括广州在内的化妆品产业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实现品质升级。“在中国化妆品市场上,国际品牌长期占据优势,未来进一步开放市场,将倒逼我们自己的化妆品产业转型升级。”朱丹蓬表示。另一方面还得做好细分市场。“从目前市场情况看,面膜、玻尿酸、彩妆等细分行业,我们有自己的优势,无论是企业自身还是产业政策,未来可以在这些方面下功夫。”朱丹蓬告诉记者。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涂端玉、张忠安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涂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