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门运动去!”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好转,这一个月来,在关门歇业50多天后,长沙市内各大健身房终于可以重新有序开放。
疫情之下,消费者对于健康与运动之间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于各大文娱场所的从业人员来说,这次突发的疫情给他们上了怎样的一课?除了计算“超长歇业”带来的损失,“重启”的健身行业经营还需要思考什么?
运动观念改变 健康消费火热
“保持身材是运动最大的动力,甚至可以说是唯一动力。”石女士曾通过运动成功甩掉40斤肉,此后她坚持运动的目标就一直是“变瘦变美”。根据她之前的习惯,运动完后,只要觉得不太饿,就不吃东西或者随便扒拉一口。
2月下旬,健身房陆陆续续恢复开门营业,石女士终于恢复了每周运动“打卡”。这几天,她收到身边不少朋友咨询有没有熟悉的健身教练,纷纷想要报班运动。而她自己对于运动的看法,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现在一起运动完后,大家都会约着一起去晚餐,在以前这种情况真的很少见。感觉大家除了变瘦,也更追求健康了,这应该是疫情给我带来最大的变化。”
“我要塑身”“我要减肥”,近年来,消费者为了各种目标去健身房打卡已经不是新鲜事。而疫情的突然发生让更多人意识到,比起体型上的变化,运动的目的首先应该是为了拥有强健的体魄。
疫情给健康消费添的这把“火”,首先烧到了各种家用健身设备市场。上个月,根据淘宝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一款通过对着电视屏进行体感操作的家庭健身游戏相较去年550元的发售价已经增长了3倍,目前价格在1700元左右,而其在京东平台的售价正逼近2000元,被网友戏称为“2020年最值得投资理财产品”。
而据京东统计,近两个月平台上跳绳成交额就同比增长56%,哑铃同比增长60%,拉力器同比增长109%,划船机同比增长134%,自营瑜伽垫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50%。
收入与预期 健身教练的“冰”与“火”
一面是降低的工资收入,一面是市场攀升的运动需求。最近两个月,健身教练的处境可谓“冰火两重天”。
基本工资与课时费加在一起,来自长沙健萌健身的教练邹雨杰2月份工资收入为4980元,相比疫情之前下降了一半,但他表示已经十分满意。“2月份我只工作了12天,工资减少是正常的。健萌是长沙最早恢复开业健身房之一,跟许多同行相比,我2月份的工资应该算高的了。”
健身教练邹雨杰正在带课。
健身教练的收入中,课时费和业绩一直是大头。疫情使健身房的营业时间一推再推,他们的收入也随之直线下降。“我们健身房目前还未开门营业,整个2月和3月工资怎么发目前还不知道,但是肯定会很低。”长沙某连锁健身会所的一位健身教练表示。
没法做到“旱涝保收”,疫情期间因为没有收入,网络上甚至还出现了“健身房教练改行送餐员”的案例。健身教练的处境究竟如何?记者走访了长沙多家健身房。
2月27日,长沙GoGoGo健身会所正式开门营业,近30名健身教练都按时复工上岗,周详就是其中之一。“我认识的同行确实有换工作的情况,但多是因为其所在的健身房因为疫情期间资金周转不灵倒闭了,而他们接下来也主要是选择去其他健身房应聘工作,真正转行的基本没有。”在他看来,健身是自己的爱好,也是自己的职业,虽然收入因为疫情减少,但还从没考虑过改变职业方向。
“许多人都问我要怎么运动、怎么吃、怎么提高身体免疫力,原来我的职业也可以这么‘高大上’。”与周详一样,24岁的健身教练成冠初对自己所处的行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升,健身房的未来发展仍然有许多机遇。这种背景之下会不会有更多人才涌入健身行业呢?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来看,大量人才涌入健身行业的现象还不会发生。一方面,短期来看,健身房要应对疫情给其带来的资金运营压力,对于扩张招聘会更加谨慎;另一方面,专业健身教练一定需要进行少则3个月、多则几年的学习训练才能带课任教,有的健身房甚至对教练的专业与工作年限也作出了要求,这实际上也成为了从事健身行业的一种准入门槛。
“首先是一定要对健身比较感兴趣,自己也比较自律,才能维持稳定的体型与身体状态,长久地在这个行业干下去。”关于什么样的人适合从事健身行业,周详这样说。
疫情之后:健身行业的机会
“潮水退去时,你才知道到底谁在裸泳。”疫情冲击之下,有的健身房因为资金周转不灵倒闭,而有的健身房却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去年下半年,健萌健身就开始计划组建专业内容制作团队,发布与运动健身相关的视频内容,以提升品牌形象与认知度。
“疫情期间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线上直播课程,平均每场在线人数达到10万人。”健萌健身联合创始人李祥透露,虽然拓展线上业务并非疫情影响之下的无奈之举,但这次疫情的确成为团队整合资源、开拓发展的一次机会。教练“主播”们的首次“触网”,带动大家一起居家运动所带来的效果也同样令人欣喜。他介绍,2月份开业以来,虽然前来体验的客人相比以前有所减少,但体验课成交率达到了100%,而在疫情之前,这一成交率还不足50%。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朱国玮认为,当下健身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更多的是短期内非常态的现象,不用过分紧张。除了弥补损失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经营者更应做的是反思疫情之下有没有错失某些机会。
“虽然同属于重资产行业,但相对于影院、KTV等文娱场所来说,健身房最大的不同在于疫情让更多人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对运动的需求不降反升,并且未来这种需求会越来越高。”朱国玮看来,抓住消费者健康消费理念的变化,利用线上平台打造品牌影响力等都是未来健身行业可以作出的改变。
“毕竟健身不是一种享受型服务,消费者对健身的需求也有可能在短暂的‘报复性增长’后又归于平静。”也有业内人士提出了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