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洁再战光明顶:割肉疗法能否起效?

  • 发表时间:2016-01-14 19:17 | 巴黎女士女性时尚网 | 点击数:
  • 神雕之萧峰后人 龙腾宇内何宇天 我的天才相公 馨宜旗 洪荒玄冥曲 panemara 嗜血撒旦惹火妻 迷糊丫头穿越记 44ph.com 拈花郎 囚情妈咪
  • 时光荏苒,英雄迟暮,豪情万丈的宝洁缘何遭遇四面楚歌?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对全球日化巨头宝洁而言。

      曾依靠“多品牌战略”雄踞2008年全球市值第6位的宝洁,此后却陷入连年下滑的尴尬境地。

      2016财年第一季度,宝洁销售额同比下滑12%。在最重要的新兴市场中国,玉兰油、SK-II组成的美容阵地,落入欧莱雅、上海家化、相宜本草的围攻;汰渍、碧浪组成的洗涤防线,早已被立白、纳爱斯、蓝月亮等本土品牌击溃;就连由帮宝适、护舒宝组成的80亿元一次性卫生用品堡垒,面对花王、尤妮佳、恒安的猛攻,业已相持困苦。

      局势已不能再坏,2015年11月1日,大卫·泰勒接替元老雷富礼出任宝洁新的CEO;而在6年前,麦睿博也正是接过了雷富礼的权杖,宣布了向新兴市场进军的蓝图。

      时光荏苒,英雄迟暮,豪情万丈的宝洁缘何遭遇四面楚歌?

      “推塔”玉兰油

      宝洁早已不是当年的宝洁。

      宝洁刚入中国时,海飞丝、玉兰油等品牌按照中国的人均收入皆为“轻奢品”。2000~2005年,宝洁的老对手联合利华以奥妙洗衣粉、夏士莲洗发露为排头兵,突然祭出“腰斩价格战”。为保市场霸主地位,雷富礼治下的宝洁以汰渍、飘柔更为疯狂的低价策略迎战,并逐渐扩张到全线在华品牌。

      此役过后,宝洁稳住江山,却失去“塔尖”,除SK-II等少量品牌尽落入大众市场。

      2009年,麦睿博接班雷富礼。面对中国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麦睿博觉察到押宝大众化的不利,尤其是玉兰油,已被中国年轻一代视为“妈妈喜欢用的低端品牌”。所以,麦睿博很快就批准推出了玉兰油多款昂贵的高端品类,辅以当时被“铬钕门”负面缠身的SK-II,试图以美容领域为突破口重返高端市场,再造“塔尖”。

      宝洁求变,却无异于向盘踞高端美容的欧莱雅宣战。法国人很快做出回应。

      欧莱雅第一招,密集品牌轰炸。欧莱雅在很短的时间内集结了郝莲娜、兰蔻、欧碧泉、植村秀、阿玛尼五大高端品牌,围攻玉兰油与SK-II,统治了商场大半河山;第二招,密集品类轰炸。欧莱雅两年内向商场渠道灌入了数百个品类,完全淹没了玉兰油与SK-II单薄的阵容。第三招,抢先推广会员制,不断更新优惠政策,置反应迟钝的玉兰油于尴尬境地。

      显然,欧莱雅动用了宝洁在洗护发领域的拿手戏:多品牌战略,而且研发效率更快,市场反应更灵敏,宝洁竟吃了暗亏。

      商场渠道虽力有不逮,宝洁仍另辟蹊径,2010年玉兰油挺进专卖店渠道,大肆招商。而且,为迅速扩张,打欧莱雅一个措手不及,宝洁向专卖店渠道开放了其王牌的洗护发品牌。

      可是如今看来,玉兰油仓促突进专卖店渠道是一步臭棋。

      2010年6月,欧莱雅更新了专卖店渠道产品目录,但出阵的并非玉兰油期望对抗的兰蔻等高端品牌,而是欧莱雅+美宝莲+卡尼尔+羽西+小护士一众中低端品牌。

      欧莱雅就是要告诉所有人,兰蔻只能匹配高端商场,玉兰油只能在低端门店和“羽西们”玩耍。当时中国各大商场掀起“升级潮”,定位、渠道清晰的兰蔻脱颖而出,成为高端商场“一楼必备”。欧莱雅趁势抢占了最有利的地形,而玉兰油则成为被“嫌弃”的对象。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2012年宝洁在非专柜渠道推出玉兰油花肌悦系列,主打增长最快、也是欧莱雅的软肋面膜品类。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的是,宝洁弃用了代言人林志玲,改换为一名青春靓丽的邻家女孩,并不断在90后喜爱的网络平台上砸下巨额广告。

      宝洁此举,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扭转玉兰油的老迈形象。然而,欧莱雅是不会坐等宝洁起势的——2013年8月,欧莱雅直接宣布卡尼尔撤出中国,同时收购面膜市占率头名的美即面膜。

      欧莱雅“鸟枪换炮”,瞬间便堵死了玉兰油的突围路线。

      欧睿咨询的数据显示,2013年,欧莱雅在护肤美容领域已经超越宝洁。更让宝洁人痛心的是,为确保玉兰油赢得这场战役,宝洁舍弃在华引进的彩妆品牌Cover Girls,致使欧莱雅旗下欧莱雅+美宝莲轻松斩获中国彩妆市场40%份额。

      欧莱雅利用宝洁的战略战胜了宝洁,宝洁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垮塌的“H型”战略

      曾经的骄傲,却是如今的掣肘。

      宝洁以多品牌战略闻名,即不同细分市场采用不同的品牌。如香皂用舒肤佳,牙膏用佳洁士,洗发水细分为海飞丝、飘柔、潘婷等。意在覆盖尽可能多的市场,实现团战优势。

      但是,多品牌战略并不能永葆青春,后期会出现两种症状。

      其一是“过胖”,越来越肿。尤其是当宝洁拥有200多个品牌、每个品牌又致力覆盖全球市场的时候,常常会顾此失彼,决策等待漫长。

      2009~2011年,欧莱雅大肆推新的同时,本土品牌相宜本草、百雀羚与上海家化旗下佰草集以汉方草本化迅速抢夺市场,宝洁却几乎没有推出任何新品。直到2013年初,宝洁才在中国推出低端的、卖点为海洋补的护肤新品牌海肌源,以及高端的、主打草本植物理念的新品牌东方季道。但此时市场形势已如虎口拔牙,东方季道销量始终不尽如人意,海肌源不出一年竟被竞争对手挤至最末一名,被淘汰出屈臣氏渠道。

      其二是“一字形”,越来越矮。以前宝洁大杀四方,概因其“H型”品牌布局合理;欧莱雅能够崛起,也源自其“金字塔型”布局错落有致。同时,多品牌战略的活力需要内部竞争维持。对单一品牌而言,向总部邀宠的捷径便是单一品牌延伸,无限扩张自身品类,覆盖高中低端乃至一切细分功能……于是,在品牌定位的逐渐泛滥中,“H型”“金字塔”型垮成了毫无个性的“一字型”,大多数品牌集体沦为“大众化”。

      在欧宝大战中,玉兰油以一敌十,妄图以自身覆盖高中低端的绵长品类线,对抗欧莱雅布局错落有致的十大品牌,实属自不量力,消费者也难以认同其向高端升级的努力。宝洁旗下品牌调性更高的蜜丝佛陀不能被启用,可能也与玉兰油相关势力的排挤有关,更何况独宠玉兰油可以相对节约营销成本,减少研发费用。

      简言之,宝洁从“壮高”变成了“矮胖”,多品牌战略实际已死。但埋单的却是中国人:2012~2013年,包括大中华区销售部总裁翟峰,多位北京中高层以“个人原因”离职。而这场人事风波,波及到一线市场,成为压垮宝洁洗涤阵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2008年,本土品牌蓝月亮推出深层洁净护理洗衣液,大获成功。当时,宝洁旗下汰渍、碧浪在欧美主打洗衣液,但考虑到洗衣液仅占中国洗涤市场4%份额(2015年为30%),竟然选择了漠视。


    Tags: 神雕之萧峰后人 龙腾宇内何宇天 我的天才相公 馨宜旗 洪荒玄冥曲 panemara 嗜血撒旦惹火妻 迷糊丫头穿越记 44ph.com 拈花郎 囚情妈咪
分享到:
  • 上一篇:百度魔图联手Etude House 中韩打造最“美”圣诞趴 下一篇:女神的华丽转身
  • 相关 时尚彩妆 资讯
    精彩图库
    • 爱美
    • 健康
    • 情感
    • 美体
    Copyrights © 2011-2014 巴黎女士女性时尚网 www.balilady.com
    本站除标明"本站原创"外所有照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本站,我们将立即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