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丽。受访者供图
吐槽篇
初入职场,遇到的奇葩事儿!火热的7月,又有一批新鲜血液走出校园,开始在头脑中描绘着未来美好的蓝图。但对于迈入社会的“小菜鸟”而言,职场远没有大学校园好“混”。记者就此采访了三位初涉职场的大学生,倾听他们工作后经历的那些奇葩事儿。
讲述人:小李(惠州学院2013届毕业生)
吐槽对象:前任老板
极品抠门老板
我在之前的公司待了将近1年,后面实在待不下去了。前任老板是那种抠得你没话说的。
一次我和他一起跟一个女客户谈生意,在一个咖啡厅喝完咖啡,老板为了让女客户买单,故意拖着,但已经没有什么话题可以聊了,他就坐着玩手机,耗了好些时间。我都快看不下去了,不过我是不敢说话的。
那个女客户最后也觉得他应该是不想出钱,所以就去买单了。我老板就这么活过来了,放下手机了。
他就喜欢天天给你洗脑,说公司多么好,有多少客户要合作,我们不缺客户,是不想给你们太大压力。到了发工资的时候就说,最近公司财政比较紧张,大家体谅一下。
跟我们说好了年底发双薪,最终也没个影儿。
讲述人:小玉(嘉应学院2014届毕业生)
吐槽对象:前任老板
酷日凉爽,老板独享
毕业之前,我在之前的工作单位上了不到半个月的班。我那个老板也是抠得没话说。第一次公司聚会,老板带着我们十几个人到大排档喝砂锅粥,点东西也是小心翼翼,估计点了300多块的东西。最后大家都没吃饱。老板和我们喝完砂锅粥以后估计也不饱,就在电话里和他的朋友相约去吃狗肉了。老板在电话里讲的是潮汕话,以为我们都不懂潮汕话,但我们当中有人听出来老板是跟朋友相约去吃狗肉。
我们的办公室没有空调,只有老板自己的办公室才有,所以我们上班的时候很热。
讲述人:婷婷(惠州学院2013届毕业生)
吐槽对象:朋友领导
迷信老板炒人鱿鱼
我有一个朋友,从事房地产中介工作。有一天,朋友所在公司的领导,看到公司门口墙角里长出了一棵小榕树,结果那个领导就把公司一个门店经理炒了鱿鱼,说是容(榕)树不容人。
励志篇
追逐初心,全力奔跑
刚从校园走出来的人,难免有点迷茫,很多人害怕犯错,害怕选择。这里就介绍两位认准目标,矢志不渝为之奋斗的“前辈”,希望他和她的故事能给迷茫中的毕业生一些启发。
故事主角:丽丽
数度辗转,只为勇敢做自己丽丽如今在设在迪拜的一家中国建筑(601668,股吧)公司做行政工作。每天穿越沙漠去上班,沿途可以看到骆驼,这实在是一种别样的体验。她的住所离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仅有半小时的车程。一年前,丽丽为了得到这份工作,坚持投了半年的简历。“这公司人事部的人都嫌我烦!”丽丽说。
大学毕业前,丽丽和佛山一家进出口公司签了合同,因为比较好学,做事踏实,丽丽在工作上很快就上手了,她的朋友、同事和领导都很看好她。但在三个月试用期结束后,她递交了辞呈。她辞职的理由让人瞠目:“我出来工作了一段时间,想再体验两个月的大学生活。”
毕业后,她在佛山做过派单、问卷调查、电话销售、外贸业务等工作,还因为交不起房租求过房东。
半年后,丽丽回到家乡惠州惠东,在一家培训机构做老师,半年以后升任教务主管。
丽丽始终觉得培训机构的工作还不是她想要的,她还是想去外面走走。彼时,丽丽在网上看到了一条招聘信息,这份工作能让她有机会到迪拜。她觉得这是她想要的,她就每隔10天给该公司投一份简历,坚持投了半年。最后,丽丽如愿以偿。
“我是比较敢想敢做的人,”丽丽如此评价自己,“我觉得吧,人应该在年轻的时候,大胆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就算做错了,那又有什么关系!”
故事人物:小邱
“人是要逼自己一把的”5年前,小邱只身一人离开惠州,奔赴西安上大学。小邱选择西安的理由是:“离家乡更远一点,见到的东西能更多一点,能让自己的依赖心理少一点。”
读完大一后,他开始觉得课堂无法给予他足够的东西,加上家里的条件并不宽裕,他一度想到了辍学,但最终他选择了半工半读。到了大二,他开始在外兼职做一些市场调查、市场营销类的工作。大学期间的摸爬滚打,使得小邱更加了解自己,更加了解职场,也变得更加自信。
去年大学毕业后,他在西安一家银行贷了一笔创业资金,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舞蹈培训机构。有朋友担心他不能如期还贷。他说:“如果还没开始干之前你觉得自己不行,那你肯定不行。不试怎么知道?人是要逼自己一把的。”“你要无条件地自信。”小邱觉得。
在谈到社保、公积金等用人单位的福利时,小邱说,他并不是很在意这些东西,“如果一个用人单位能够让你很快地升值,那么社保和公积金就不那么重要。如果你可以凭借用人单位赚到很多钱,那么社保和公积金这些福利也无足轻重。”
(责任编辑: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