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6月28日讯(记者 孙任鹏)日前,歌手李代沫容留他人吸毒一案的主审法官、北京市朝阳法院法官万兵通过微博,向网友们揭秘了明星涉毒的四种类型。
明星到底为什么吸毒?他们又为何会成为涉毒案件的高危人群?
针对此问题,万兵法官分析说:“"明星"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作息无规律,有时需要通宵达旦连续几天高强度工作。同时,由于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他们往往长期处在高度紧张或重压之下,容易产生焦躁、抑郁、烦闷等不良情绪。此外,优越的经济条件为他们提供消费毒品的实力,丰富多彩、甚至奢靡的业余生活促使他们对生活失去追求,单纯寻求刺激。在这一过程中,毒品成为不少人释放压力和自我放纵的心理依赖品。”
万兵法官将公众人物涉毒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缓解压力型、精神空虚型、寻找灵感型和交际需要型。
缓解压力型 代表人物:李代沫
李代沫曾经表示,自己正是由于职业压力大,事业不顺情绪低落,出于缓解压力的目的而在“朋友”的介绍下沾染上了毒品。
精神空虚型 代表人物:满文军妻子李俐
这类群体,他们经济富足,生活上的需求没有什么不能满足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精神生活往往反而出现匮乏,为了寻求刺激、寻找乐子,他们逐渐沾染上毒品。
满文军妻子李俐容留他人吸毒案,就是一个例子,在他们看来,毒品就是一个“娱乐”项目。
寻找灵感型 代表人物:导演张元
许多创作型的明星,面对新作品的创作压力,自觉江郎才尽,便想到了通过毒品带来的精神愉悦,寻找创作灵感。他们误以为毒品会给他们带来灵感、带来好作品,同时也会带来更丰厚的收入、更高的人气。然而,最终却使他们误入歧途,导致事业受挫、生活不堪甚至亲人远离。
导演张元就是这种情况,而且毒品的“瘾”性,使其再次案发。
交际需要型 代表人物:演艺圈新人
从目前案发的情况看,在娱乐圈,涉毒的人员的比例确实比较高,甚至形成了一个以此来划分的圈子,如果不吸上几口,就很难打入这个圈子,进入这个群体。
对于尚未形成“气候”,急需提升人气和影响力的“新人”,吸毒成为他们与前辈混熟的“捷径”,在他们看来,不这样可能会因此丧失许多发展的机会。
(责任编辑: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