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妈妈在孕期要注重营养吸收,最重要的是要营养均衡。如果孕妈妈在孕期没有摄入足够的营养,那么不但对自己的身体有损,还会伤害到宝宝的发育与健康。孕期孕妈妈该怎么吃呢?
首先,孕妈妈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同,含量也不等,所以应当吃得杂一些,不偏食,不忌口,什么都吃,养成好的膳食习惯。
其次,要注重加强营养补充。在饮食中注意加强营养,特别是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各种豆类、蛋、瘦肉、鱼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海带、紫菜、海蛰等食品含碘较多;动物性食物含锌、铜较多;芝麻酱、猪肝、黄豆、红腐乳中含有较多的铁;瓜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孕妇可以根据各自家庭、地区、季节等情况,科学地安排好一日三餐。保证营养的同时,也注意不要营养过剩,并注意多吃水果。
再者,孕妈妈要注意避开食物污染。食物从其原料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存、销售直至食用前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不同程度地受到农药、金属、霉菌毒素以及放射性核素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对人类及其后代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孕妇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应当重视饮食卫生,防止食物污染。
应尽量选用新鲜天然食品,避免服用含食品添加剂、色素、防腐剂物质的食品;蔬菜应充分清洗干净,必要时可以浸泡一下,水果应去皮后再食用,以避免农药污染。经常饮用白开水,避免饮用各种咖啡、饮料、果汁等饮品。在家庭炊具中应尽量使用铁锅或不锈钢炊具,避免使用铝制品及彩色搪瓷制品,以防止铝元素、铅元素对人体细胞的伤害。
最后,孕妈妈得明白,强调营养不等于吃的越多越好。一味多食会造成孕妇体重过重,增加行动负担;胎儿生长过度会给分娩带来困难。有些孕妇因饮食失调造成肥胖,产后数年仍不能恢复,从而影响体型。据研究,营养过剩与糖尿病、慢性高血压、血栓性疾病等发病都密切相关。因此,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孕妇的饮食,使之既能满足孕妇的需要,又不过量,以保证母婴健康。
孕期的女性通常需要营养补充,但由于怀孕带来的生理变化以及孕妇自身的一些原因,不少孕妇在孕期会出现缺铁性贫血现象,此时就需要孕妇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多摄入铁。有些民间说法,认为红糖水可以补铁,也有的人认为孕期吃素菜比较好。其实这都是错误的。
1、荤菜也有利于铁摄入
动物性食物不仅含铁丰富,其吸收率也高,达25%。而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元素受食物中所含的植酸盐、草酸盐等的干扰,吸收率很低,约为3%。对于孕妈咪来说,适量的胆固醇是体内很多与胎儿发育有关激素的原材料,也是人体必要的营养。肝脏中含有的代谢废物或汞、铅等重金属毒素并不比别的脏器高多少,甚至远低于骨髓中的重金属量,所以不必为此过于担心。
孕妈咪平时应尽量不挑食不偏食,食物品种要多种化。吃蔬菜注意多吃一些含维生素较多的深色蔬菜,特别是含叶酸、维生素B12及维生素C较高的蔬菜如青菜、青椒等,卷心菜中也含有很多的叶酸。但也有一些蔬菜对于预防贫血是不利的,您要尽量少吃,如笋类、茭白、草头、菠菜、空心菜等。
2、红糖水补铁功效一般
民间一直流行红糖水可以补血的说法,女性在月经期以及产妇分娩后,都经常喝红糖水来补血。但如果红糖提纯不够,里面还可能含有杂质。红糖水的确有补铁的功效,但补铁的效果却非常一般。产妇在坐月子时多喝红糖水,不光会损坏牙齿,还会有妊娠糖尿病的风险。专家建议,产妇要在产后迅速恢复,补水最好选择白开水、矿泉水,另外还可以从蔬菜、水果中多获得水分等营养物质。
3、贫血对胎儿发育有影响
轻度贫血对妊娠无多大影响,但是通常会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有些还可能出现头疼、头晕、耳鸣、目眩、疲倦、心悸、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食欲差及肚子不舒服等。
严重贫血会引起循环系统方面的转变,而对母体造成最严重的影响是引发心脏衰竭。对胎儿来说,贫血的直接后果就是孕妇的血细胞携氧能力降低,从而导致胎儿宫内缺氧,进而造成胎死宫内、早产、分娩低体重儿。
由于胎儿先天铁储备不足,出生后很快就发生营养性贫血。贫血还会影响胎儿脑细胞的发育,使孩子后来的学习能力低下。贫血产妇所生的新生儿由于体内铁质贮备量低,即使出生时无显着病变,血色素在正常范围,但因铁的贮备不足,往往出生后不久便会出现贫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