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创业项目的战场已经从线上来到了线下,这意味着它们必须要和瑜伽馆、健身房内瑜伽课这些传统势力掰一掰手腕了,面对强敌,它们准备了哪些招数呢?
如果你是一名瑜伽爱好者,在过去的9月里,或许能嗅到一丝不寻常的气息。
9月中旬,单车工作室Space Cycle在大陆开设了第一家门店,这个来自台湾的品牌最早是运营瑜伽馆Space Yoga的,因而,在它三里屯的单车工作室里也包括了瑜伽课程。十多天后,Wake瑜伽迎来成立一周年,同时启动了位于北京百子湾的第一家线下店。几乎就在同时,桔子瑜伽也宣布突破了50家门店。
如此密集的开店现象并不是偶然。不论是线上起家、为了变现的Wake瑜伽,还是漂洋过海而来准备试水大陆市场的Space Cycle,亦或是紧锣密鼓扩张当中的桔子瑜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开店都将成为这些品牌的关键任务。
线下瑜伽馆之争,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
长处和短板
Space Cycle总经理赵艳洁向懒熊体育介绍了欧美健身行业的三大趋势:一边是成本非常低、可复制性非常强、扩张速度很快的低端或小型健身房,一边是精品工作室或高端健身房;和这两类风头正劲的健身房不同的是,位于二者之间的综合性健身房正在迅速垮掉。
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前国内的瑜伽场馆也呈现出这样的势头。桔子瑜伽这种小型连锁店被迅速复制,Wake瑜伽和Space Cycle则分别走上了轻奢场馆和精品工作室的路线。
从数量上而言,在10个城市拥有50家门店的桔子瑜伽无疑占得了先机。
从线下开始切入,桔子瑜伽的单店面积在100-300平方米左右,投入在15-20万之间,这样的轻模式让桔子瑜伽在半年时间里急速扩张。在现有门店中,桔子瑜伽总部直营和参股的门店有8家,绝大多数为加盟商100%持股的店面。这些加盟商每年需要向总部缴纳一定数额的管理费用。
对于单店而言,除了房租、装修等一次性投入外,还有店长、店助的人工费用,另外就是教练每小时120元的课时费以及补贴。“单店4-6个月投入成本都能收回,单店单月都是赚钱的,”桔子瑜伽创始人张文龙告诉懒熊体育,“平均75名会员能养活北京的一家门店,现在单店平均会员数有100多人。”
目前,桔子瑜伽付费用户总计3000多人,平均每天有200-300人进场馆练习。基于每家门店的地理位置和投入成本不同,年卡价格也分布在2999-6999元之间,100次的次卡价格也在6800-8800元不等。
不过张文龙表示,现阶段桔子瑜伽更力推储值卡模式。对用户而言,这种卡没有时间限制,而不像季卡一样必须在一个季度内使用完。另外,不同于年卡,储值卡在每个门店都可以使用。对桔子瑜伽来说,会向每张储值卡收取10%的佣金,因而增加了一个收入来源。
以数量取胜的桔子瑜伽目标也相当明确,“我们现在要快速抢占核心地段,实体店跟位置还是很有关系。我们建门店别人再进来是有成本的。现在就是开店,把数量、影响力做起来,”张文龙说。
论用户数量,从线上App切入的Wake瑜伽是当之无愧的领先者。从一年前开始,Wake瑜伽的用户稳步增长,达到近200万人,约半数来自一线大城市。不管是100多个高清的瑜伽教学视频,还是和直播平台花椒合作,Wake瑜伽都希望在前期尽可能吸引更多的流量。
显然,Wake瑜伽已成功跨过引流这第一个坎。如何变现并最大程度发挥流量优势,这是Wake瑜伽创始人熊明俊目前面对的最大难题。
多数线上产品会寻求的变现渠道电商,熊明俊不愿轻易尝试,“至少等到有一两千万用户,我们才考虑做电商,大概要等到明后年。”他以keep举例,即使拥有5000多万的用户,但keep的电商每月营收也才100多万元。
因此,把线上用户引到线下场馆,成为Wake瑜伽的顺势之举。“从目前的效果看,线上导流的效果非常好,” Wake瑜伽事业部总经理徐舟介绍说,第一家门店开业10天,营收十几万元,一半功劳来自线上用户,这家门店的成本回收周期也在一年左右。
但熊明俊并不满足于此,他希望精心打造的App能够物尽其用。“我们下一家店做成互联网的店,线上入口、预约、支付、扫码,就像超级猩猩、乐刻形式的瑜伽馆,”熊明俊还向懒熊体育展示了Wake瑜伽的App。
▲ Wake瑜伽希望今年能签约200家北京企业。
摒弃传统的年卡方式,转而在线上充值并按次数扣钱,这是未来Wake的智能瑜伽馆要做的。“假设100元1节课,每周去3次,每人一年就是1万5,年卡才一万,”熊明俊认为新的方式也许能带来更好的收入,“不过这取决于我们的运营能力、师资和体验。”
在他的规划里,第一家500平方米的智能化场馆将在明年上半年面世,“装修完全就是高科技,投影都是教学的东西,去了以后就是密码,有店长,没有销售人员,全部流程化,如果做得好应该可以瞬间发酵。”在北京成立3家,上海、广州、深圳各开1家这样的直营店之后,Wake瑜伽将开放加盟。
但资金与未来的市场反应这也正是他所担忧的,“资本很谨慎,很认可我们线上的东西,但线下的还是观望比较多。”
和桔子瑜伽、Wake瑜伽相比,Space Cycle的瑜伽课程有着更多的国际色彩。“我想把瑜伽做在华人社会,我觉得这样的概念在华人社会不够灵通,大家不够了解,美国做得比较前卫,我希望可以把很多国际化的资源带到另外一个社会,”曾在多家国际音乐公司任职高管的Space Cycle创始人马修(Matthew Allison)表示。
在三里屯的工作室里,Space Cycle每天都设有3-4节瑜伽课,用户可以在京城最繁华的商业区享受到独特的Core F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