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葛珮帆(左三)收到超过20多名市民求助,指停用某护肤产品后,即时出现严重皮肤过敏。右三为周浩鼎
葛珮帆昨日指,涉事是“SUIXXX HXXX水X肌”护肤品,包装成日本产品,但没註明产地。网上有近300人亦声称在停用同一产品后出现同样情况,当中有受害人要花费几千元向医生求诊,医生怀疑是类固醇中毒或激素过敏,要治疗多月,令受害人十分困扰。
消费者委员会资料显示,今年首十个月,收到242宗涉及护肤用品的投诉,较去年同期的141宗,增加72%,投诉涉及护肤品质素变差、怀疑假货、产品过期、不良销售手法及送货延误等。
立法会议员周浩鼎对监管部门抽查力度不足及推卸责任,感到惊讶,要求政府正视。他呼吁市民若面对同样情况,应先求医,亦可向民建联举报,该党会继续跟进。
受害人李小姐(化名)形容,使用护肤精华时皮肤“好有光泽”,九个月来每日用三次。上月停用后,翌日脸部即感“又痕、又痛、又乾”,其后长满含脓暗疮。她两次求诊,医生怀疑是类固醇中毒,着她须像“戒毒”般,逐步减用类固醇,皮肤需一至两年才能康復。她称使用该产品期间有餵哺母乳,担心婴儿亦受影响。
葛珮帆称,事件反映当局对护肤品或化妆品监管不严,必须检讨。由于事件影响人数众多,产品物质未明,她已联同受害人向海关及卫生署投诉。
【大公报讯】民建联妇女事务委员会及立法会议员葛珮帆收到超过20多名市民求助,指停用某护肤产品后,即时出现严重皮肤过敏,治疗多月才痊愈。有初为人母的受害人指,事后曾求诊,医生怀疑她类固醇中毒;有受害人向消费者委员会、海关、卫生署求助,均不得要领。葛珮帆形容事件是冰山一角,又直指部门互相卸责,已向海关及卫生署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