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妹子,名叫琼,1988年生,家居长江北,18岁高考不得意,于是东南飞,至佛山,加入打工行列。辗转珠三角,倏忽七年,现已婚嫁,成家,置业,不说大富大贵,人生却也顺理成章,按部就班地幸福着。
某日,琼与老刘谈起其在珠三角职场的2500个日日夜夜,虽是平淡人,平淡事,却也有一番波诡云谲之妙,虽不离奇,却也曲折,从中亦可窥见珠三角职场之原生态。
个中情况如何,且看老刘将所闻一一写来。
当年好艰难:不到二十岁当总务 却成公司冤大头
琼本是秀外慧中,玲珑聪明的妹子,只因家庭父母问题困扰,高考失利,不如意,于是南下,南下第一站即佛山。
那是2006年,琼进入佛山一家电子厂,该厂主要生产电脑主机和生产机器上的散热设备,说形象一点,就是我们常用的电脑主机内部的小风扇。琼刚入厂时是一名行政文员,口齿伶俐,办事麻利,算是工人当中的小机灵,在被老板称赞两三回之后,入厂不过半年的她,即调入管理部门当总务,算是管理层了。那时,琼才18岁。
这个总务是个什么概念呢?切不可小觑,此职涉及事务多,权力覆盖范围广,要打交道的人多,俨然一部门主管。我们且看管理部架构,主要分为人事、工务、总务、行政四个分支,总务分管厨房,宿舍,保安,清洁,及生产用品的购买。按厂里常规,管理部的主管应该叫课长,课长暂缺,就由其中的总务兼任。琼的职务是管理部下属的工作安排。摊子不小,担子不轻。
此等大任,为何委于一小姑娘?老板有他的算盘,琼不过18岁,办事干练,反应快,但更重要的是:年纪小,心机也小,河边走得少,不会湿鞋子,尚不熟悉所谓的回扣、私吞等职场猫腻。总之,总务是个有油水的职务,放在嫩一点的新人手里放心。
不过,走职场靠的不只是口齿伶俐,办事麻利,还少不了一样:经验。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琼不知道火在哪里,该怎么点,坐正在总务的位置上刚发一下愣,倒是同事和下属们对她开火了。
且举一例,话说某日,生产车间向管理部申请采购20件测试端子,即测电器。琼看了报告,心里甚是轻忽:此等小事,有何难?于是就全权交给办事员办理。然而,此事看似简单,却也要平地起个风波,货买进来了,却只有15件,缺5件。
因为此为测试用品,并非原材料,所以正常情况下缺5件也并不影响车间的正常生产,但生产车间负责人却跑到总务办公室咆哮,原因是少了测试端子致使货期后延(事实上是生产部们自己在安排生产时,出了差错,但介于责任问题,所以要把责任推到其它部门来减轻自身的过错),责问琼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凡事得亲力亲为
琼大惊,问办事员其原因,她很淡定地回答:生产厂家只有15件货,其余的都为不良品,所以只买进15件。琼问:为何不事先报告。办事员答:事太小,用不着。
一事不遂意,接下来恶性循环,事事不遂意,隔三岔五地要闹些小风波,管理局面一团乱麻。
事情一件一件地过去了,不等于事态就平息了,还会反应到会议上去。该厂每周要开一会:名曰周报;每月要开一会:名曰月报。
此时,对于琼而言,周报和月报成了让她极其尴尬和痛苦的经历。因为她缺乏经验导致的管理乱局,每次会议的中心内容,就是对她的批评和指责,尤其是工厂人员流动相当频繁,留不住人,这也是主管人没有能力的一种表现。起初,她还能以她的18岁作为盾牌,为自己的失责找一个借口,但次数一多,年轻就再也不能作为她躲避批评的理由,批评指责的炮火毫无遮拦地落在她的头上。
大家看到的,不是她的18岁,而是她承担的责任。
很快,已是2006年岁末,厂里要对厂房和办公室消毒,以防流感病毒,这当然是管理部的事。琼身为实质主管,却找不到人来具体操作此事,下属们个个都不把她当回事,总能找到理由拒绝她的指令,最后,居然轮到作为总务的她,亲自捋起袖子,自己动手调制消毒药水。
时已深夜,办公楼一片寂静,只剩琼在调制药水时的器皿碰撞声,和她低低的叹息声。问女何所思,问女何叹息?
正当琼陷入迷茫和痛苦时,办公室进来一人,琼抬头看,见到一位大姐,是生产部的经理——樊姐。
樊姐刚从车间下到办公室,见琼,问:“妹妹,你主管的人手一大把,何苦这样自己亲手干?一个总务要是事事亲为,岂不忙坏?”琼说:“大姐你不知,我这个总务,人人都可以欺负,除了当冤大头,根本指挥不动一个人,哪里抓得到人来干活?”
樊姐一笑,说出一番道理来。
职场高人支招:
做好总务 无非理清那些事 那些人
樊姐说:“小妹妹,看你这半年乱成一团,我在一旁看着,替你思量,只因两个字未曾理清。”琼问:“哪两个字?”李姐说:“人和事这两字而已,这两字理清,所有的工作就走入正轨了。”
接下来,李姐便说出一番做总务的道理:
一、首先必须理清事。首先弄清部门的构架图,当然,要做到深入地了解各职位的各项事务,你必须还得对各项事务的具体操作步骤和程序有了解。例如人事,你要了解各类造表的格式,人事流动的情况。一旦哪个环节有问题,你就会洞若观火,明白是哪里掉链子了,补救起来也快。
而且要非常清楚各职位的岗位职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范围,如果该职位出了问题,就必须得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不是主管扛着所有的责任。
二、紧接着要理清人。事理清了之后,心里自然就有底了,再接着就要从人员方面着手。所谓理清人,就是看清人,看清他或者她能做什么事,如果发现此人不能胜任该职位,要马上找出能够替代的人。这么久以来,你的一些下属之所以敢跟你抬杠,敢把担子撂给你,就是因为看准了你要是没有了他们,你寸步难行。其实,你可以扭转这个狼狈局面,你在让他们明白该干什么之后,你要留心一下,一旦此人不听调度,或者忽然辞职走人,你马上要有代理人来接替他的工作,而不是把自己填上去。
你要在他们面前表现这么一种姿态:不怕你走,能干的人有的是。人力方面,你要站在一个高度上,俯视下属,这就好像你在台上当老师讲课,下面的每个人自以为处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做什么你都看不到,你却把他们看得清清楚楚。当然,对于能干且忠诚度高的员工和同事,你要青眼相加,不仅真诚相待,而且要热忱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