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情况怎样,最受社会关注。财政部公布的预算数据显示:中央本级2017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限额61.47亿元,比2016年预算限额减少了0.31亿元,继续贯彻了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做到了只减不增。(4月8日人民网)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
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连续七年“瘦身”的三公经费正是践行“节用”的承诺。
“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不管是执政为民还是传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都需要把“瘦”下来的钱用在民生上,用在造福于民上。
《荀子·富国》:“足国之道,节用欲民,而善藏其余”。压缩三公经费并不只是管住“车轮子腐败”“舌尖腐败”,更是要把重心放在为民服务“增肥”上,在群众满意上落脚。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冲沙。”艰苦朴素的政治作风少不了“简”和“节”,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少不了“裕民”这个中心,只有三公经费“瘦身”直接作用于为民服务“增肥”,方能更好地造福于民、取信于民。(王雪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