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指南六大核心推荐
适应人群扩大至2岁以上
国人营养缺乏营养过剩并存
新指南兼顾双重挑战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日前颁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首次发布于1989年,之后于1997年和2007年进行了两次修订,此次为第三次修订。那么,新的居民膳食指南到底新在哪儿?它将如何影响居民的饮食选择和营养摄入?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营养学会理事、本市第三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齐玉梅教授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进行了解读。
齐玉梅说,世界各国都会发布由政府和科学团体制定的膳食指南。膳食指南是根据营养科学的原则和人体的营养需要,结合当地食物生产供应情况及人群生活实践,专门针对食物选择和身体活动提出的指导意见。膳食指南是国家公共营养政策的基础性文件,它的每一条、每一句话都有大量科学研究作为根据,是国内外营养专家的主流共识,对居民、食品加工生产企业、农业生产、医疗服务和评价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指导性,其对国家实现公共健康的管理和目标至关重要。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虽然我国居民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但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及疾病谱总体都发生了新变化,整体面临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的双重挑战。这具体表现在居民饮食结构中豆类、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部分地区营养不良的问题依然存在。营养过剩引发的超重肥胖、慢性病高发问题凸显。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高达30.1%,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9.7%,均较2002年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充分考虑到我国营养和居民健康状况现状,并结合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以及不同地区食物可及性等多方面因素,对旧版膳食指南进行的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