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任11名专家院士为首批高级顾问
本网讯(记者柳萍、雷鹏程)3月25日,市委、市政府在京举办宜昌高质量发展专家论坛,聘任11位专家院士为宜昌市首批高级专家顾问,其中环境保护类8人、化工类3人。市委书记周霁出席并为专家院士发放聘书。
首批受聘11位高级专家顾问分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勘测设计院院长钮新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王浩;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余刚;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战略规划部主任万军;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许新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杨保军;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院长刘一鸣;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湖北中科墨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喻学锋;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党委书记、院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顾宗勤。
周霁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被聘任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对即将和正在为宜昌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出计献力的专家院士和合作伙伴表示衷心感谢。他说,自古以来,宜昌就是长江中上游重要节点城市,颜值高、底蕴深、民风淳、禀赋好、基因红,是一座有温度、有质感的城市。进入新时代,伴随着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宜昌正面临十分艰巨的转型任务,迫切需要借智借力,促进全市上下以思维方式转型推动行为举措转型,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各位专家院士都是国际国内的著名学者、权威专家、行业翘楚,有着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启发性。宜昌将认真消化吸收,加快形成阶段性成果。
周霁说,重任需携手,大业贵同心。希望各位专家院士多了解宜昌、支持宜昌,为宜昌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多解难、多育才、多引智,把大家的研究成果叠加集成到宜昌进行试验,谋划更多项目落地实施,帮助宜昌在推进长江大保护的具体实践中,取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效。我们将充分发挥高级专家顾问在科学决策中的参谋作用,促进决策过程的规范化、科学化。相信有各位专家院士的鼎力支持和大力帮助,有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宜昌“宜人之城,昌盛之地”的美誉会更加名副其实。
论坛上,专家院士分别围绕落实长江大保护,推动宜昌高质量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钮新强表示,受聘宜昌首批高级专家顾问,感到非常荣耀和激动,也深感责任重大。宜昌无论从地理位置、资源优势,还是人文文化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发展的潜力非常巨大,对宜昌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将积极献计出力,为推动宜昌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汪伟主持论坛,市领导刘建新、王应华等参加论坛。
落实长江大保护 推动高质量发展
——宜昌高质量发展专家论坛高级专家顾问发言摘登(上)
依托丰富水资源优势 建设生态环保示范城市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设计院院长 钮新强
受聘宜昌首批高级专家顾问,我感觉到非常荣耀和激动,也深感责任重大。从大学时期在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实习,到工作后在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工程项目规划建设,我在宜昌度过了难忘的岁月,对宜昌有深厚的感情。
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分界处,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做好长江大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对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当前,宜昌强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加强污染防治,关停大批污染企业,承受了一些经济发展压力。但是,我认为宜昌市委、市政府是真正用实际行动在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抓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今天这个专家论坛也是贯彻和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举措,让我们看到了宜昌市委、市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我对宜昌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把丰富的水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宜昌有三峡、葛洲坝等世界级水利水电工程,总装机规模近3000万千瓦,是巨大的清洁能源宝库,宜昌可围绕清洁能源生产进行前向、后向的延长和侧向的拓展,以清洁能源支撑工业转型升级,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发展与循环、低碳、绿色发展结合起来。同时,还要在挖掘水资源优势上做文章,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相关政策,抓住“引江补汉”等国家重点工程规划建设的机遇,把巨大的水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发展优势,丰富水电之都的内涵和外延。围绕水资源发展产业时要注意,一定要选择生态环保的新兴产业,不能引进污染产业。
二是建设生态环保示范城市。宜昌城市优美、山清水秀。葛洲坝下游就是中华鲟保护基地。在建设葛洲坝的过程中,中华鲟得到有效的保护,葛洲坝建成后,下游成了中华鲟新的产卵场,这本身就是值得全球瞩目的生态创举。建议宜昌将长江中华鲟保护打造成与鄱阳湖鸟类保护一样的全球关注的生态工程,并以此为契机,打造水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生态环保示范城。
三是加强葛洲坝片区建设规划。葛洲坝对宜昌城市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葛洲坝包括西坝区域的总体城市功能和环境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有些遗憾。建议宜昌将葛洲坝功能与城市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西坝作为城市的核心区来建设,与三峡、葛洲坝等企业联手,推进20万人的棚户区改造,利用新的规划思路,把葛洲坝区域建设成为展现城市新面貌的亮丽名片。
从转换动能入手 向高质量发展挺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 潘家华
进入新的时代,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为什么要转换动能、绿色创新?经过改革开放40年发展,常规制造业加大要素投入和简单的规模扩张已经没有空间。2017年,我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已经步入快速通道,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锂离子电池等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