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婷婷在村淘服务站中。
对于今年25岁的残疾女子邹婷婷来说,她曾经以为自己的一生,都要伴着轮椅,靠在工厂进行繁重的手工工作为生。但一个不经意的发现,让她成为韶关市第一批“村淘”合伙人,从此改变了她的命运。在短短半月时间里,她不仅见证了始兴“村淘”开业首日,在广东首个突破千万元交易量,还见证着传统的乡村消费习惯、生活方式的剧烈转变。
“村淘”三大难题
1.首先是农民的观念还有待进一步的转变。因为对村淘商品质量不信任,对售后服务持怀疑态度的农民,服务站每天都要接待很多。
2.电子支付手段在农村还远未达到普及的程度。网银、支付宝、微信支付,这些在城里人中早就习以为常的电子支付手段,在农村中老年人群中还是一个陌生的事物。
3.农村的物流网络仍有待进一步加强。据介绍,目前从外省发货到始兴乡镇至少需要3~4天左右,粤北农村无论是在物流网点还是快递员的效率、交通便捷性上都与城市有着较大的差距,而生鲜、冷链配送的建设更加滞后。种种非短时间内能解决的物流“硬伤”,不仅增加了农民买的成本,还令农民们卖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门槛。
村淘带来的两大改变
消费习惯由线下向线上
“村淘”的迅速推开,正在逐渐改变当地农户的消费习惯。如今,邹婷婷的服务站里可以买到小到布鞋,大到家用电器甚至是农用车等商品。开业半个多月以来,液晶电视、冰箱、洗衣机成为当地村民最热衷网购的商品之一,“大部分商品都可以比市场价便宜3成左右。”尽管首日销量就突破了20万元,但邹婷婷并不仅仅满足于帮农户网购商品,“我更期待的是将始兴各种各样的土特产通过这个平台销售出去。”
始兴县电商办副主任朱伟军赞同她的想法。他告诉记者,该县的村淘项目就是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解决农村买难、卖难的问题。
优秀年轻人开始回流农村
“村淘”不仅解决了粤北传统乡村“买难”、“卖难”的问题,还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回流乡村,改变了偏远山区农村“空心化”的现象。
朱伟军说,在该县发出招募村淘合伙人的启事后,短短6天内吸引了2400多人报名,最终有33人脱颖而出成为首批“村淘”合伙人。这些报名者中,基本为35岁以下的年轻人,很多人都有中高等职业教育、大学教育的经历,他们不仅包括从大城市辞职返乡的白领,也有不少当地外出求学的大学生等。
在朱伟军看来,大量优秀年轻人的回流、扎根农村,不仅能解决了传统农村创业难的问题,还将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农村较突出的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