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位市民向北京青年报记者反映,逛商场时被理发店人员以各种手段拉客、推销,先是以免费设计发型为诱饵,进而向顾客推销天价会员卡,如果顾客拒绝,店员便会一再降价,直到顾客答应理发为止。(8月23日 澎湃新闻)
人人都有爱美之心,好的发型可以给他人良好的第一印象,甚至也反映出个人的精神状态和脾气性格,因此不论男女,人们都愿意在自己的发型上投入一定的金钱和时间成本。然而,一些商家也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需求,大肆抬高发型设计的费用,使用虚假的宣传、推销手段,欺骗消费者。
其实,关于美容美发行业的消费投诉屡见不鲜。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消费者投诉情况显示,今年上半年,关于美容美发行业的消费者投诉共5206件,居服务类投诉前三。
这些投诉的内容,大多集中在三大“坑”中。一是虚假宣传牟取暴利。有些商家随意使用“原装进口”、“低价格”、“中草药”、“纯天然”等字眼,通过美容美发师的口头介绍招徕消费群体,却闭口不谈潜在消费、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等问题,致使实际情况与允诺相差甚远。二是造型师身份存在猫腻。一方面美容美发店多对造型师随意定级定名,如首席、高级、特级、技术总监和创意总监等,与劳动部门颁发的执业资格完全不同;另一方面造型师多夸大个人经历,以名校毕业、为知名艺人做专属造型师、担任大型晚会活动的设计师、和世界知名品牌合作等经历为噱头,营造专业形象蒙骗消费者。三是以免费体验为诱饵拉客进店。有些美容美发店的造型师通过在人流密集的地铁出站口等地方拦人拉客,以免费设计发型为由,邀请消费者体验,却在消费者进店后强制其消费。
这些免费造型师所挖的“坑”,欺骗了消费者,使得消费者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破坏了市场的合理有序发展,让市场陷入欺骗消费者的不良发展循环。
但正如相关律师所说,这些以免费的形式吸引顾客的行为,是一种商家的促销手段,只能算是诱导消费,可能不道德,但不违法,法律上并没有明文禁止。
因此,消费者应在遇到类似免费造型师时,应做好心理预期,如若遇到纠缠,要坚定地选择离开,甚至向周围呼救,或者直接报警。
国家也应逐渐完善法律法规,将此类以免费推销为名,以欺骗并强制消费者消费的行为纳入法律监管范畴,严加惩处类似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作者:冯伟志
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