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被危机吓坏的我们,糊里糊涂地吞下了许多夹杂在危机论里面似是而非的所谓技巧、法宝甚至赤裸裸的产品。但是,苏格拉底早就说过,“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对他们来说,真正的“四十而不惑”指向的是内心获得某种觉醒,不再为人生路上的所谓“困惑”“危机”“失意”所“惑”,认真、积极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正如今天的一位分享者王文杰所言,每个人在这个年龄段回到学校上课,背后都有自己的动机和自己的故事,无一不是希望通过努力努力,让这个年龄段的人生故事更加精彩,更加不一样。
来看6位Global EMBA新生背后的故事!
1
15年坚守1个职业角色
2008年,这位苹果粉带着自己在日写(NISSHA)和摩托罗拉(Motorola)所积累的供应链管理经验,如愿以偿地加入了苹果,并继续担任与供应链相关的岗位。
在大多数职场人士喜欢换岗积累经验的当下,Gregory对自己职场角色的这种坚持几乎有点“不可思议”。这和苹果很少进行人才轮岗,鼓励员工在某个职业方向上深入发展的企业文化有关,也和Gregory对这种文化的认可有关。“不同的职业角色需要不同的时间去深入了解和发展,大多数人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
当然,Gregory并不否认长期任职于同一个岗位,容易被同一群人、同样的思维困住,他选择通过回商学院读书的方式跳出“盒子”,Gregory期待在学习期间,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并聆听质疑的声音,获得不一样的思维方式。
“领导力一直是我的兴趣所在。我非常渴望知道自己所理解的领导力和亚洲市场、中国市场所认知的领导力有什么不同,我要如何跨越这种差距。” Gregory表示,如果自己要继续担任苹果在中国的领导者,这是他必须武装自己的技能,而这也是他选择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原因。
2
自我定位,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李菁是上海著名建筑企业舜杰集团董事长李寿祥的女儿,2007年国外学成归来,进入家族企业工作。从基层岗位起步,李菁通过自己的付出和努力,一步一步地升到了管理层,开始负责企业运营。与此同时,她也尝试为企业开拓新的发展机会,开始在舜杰集团的建筑项目中代理一些品牌资源。2009年,李菁参与创立了舜杰集团的采购平台——菁典贸易。
李菁谈到,这一路下来,虽然自己称不上“工作狂”,但一直在积极地寻找自己在家族企业中的位置,并为之不懈努力。不过,她也发现,工作一段时间后,无论是做项目对接还是做市场推广,自己都遭遇到了一些挑战,事业发展进入某种“瓶颈期”,这让李菁有些迷茫。在这中间,两个孩子的出生,也让李菁迎来了人生的另外一个重要角色——母亲。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人生和事业是否还有其他的可能性?
“找到自己!”这是李菁给现在的自己的任务,也是她希望实现的目标。
当然,对管理学术知识的期待,也是李菁回到校园的深层动力。李菁对中欧Global EMBA课程的学术深度早有耳闻,事实上,这也正是她在众多商学院课程里选择中欧的原因。Global EMBA2017上海班一如既往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多元群体,她也期望在和这些来自全球不同地方的优秀同学的共同学习中,开拓自己的商业视野,洞察更多其他企业和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探索企业管理的更加丰富的可能性,为未来的事业发展做好准备。
3
管理跨5国的国际化团队的时尚达人
Tags:
给据邮件跟踪查询系统
我爱你再见 吉他谱
我的妈妈叫黄淑珍
我的妈咪不简单
我的野蛮王子国语版
我们结婚了20101002
我们结婚了20110312
我们结婚了20110430
我们小区艺体能1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