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难题首先出现在动感单车和瑜伽课程上。动感单车主要结合外部视觉和音乐听觉效果完成,相对其它器械的团操课,动感单车的课程内容更为非标,因此课程体系的打造相对较难,对教练的依赖度较高。而瑜伽课程,本身高度依赖瑜伽老师,课程的IP化推广,任重道远。
私教小团是最接近操课的产品形态。以来自澳洲的F45来说,其间歇性训练的课程,可以完成多个动作组合,依赖的器械包括壶铃、阻力绳、沙包、战绳与药球等。与来自新西兰的莱美课程相比,同样借助部分器械,可以完成相对标准化的动作。不过私教小团课的标准化,涉及到的动作和器械更多,标准化难度则同步提升。未来,预计同步视频化的动作分解,以辅助完成动作的标准化。
特色的器械还包括以EMS电脉冲为代表的私教小团课,和以LED辅助的RunningCat跑步猫团体课程。相比莱美和F45的重课程系统研发,前两者的器械比重更大。课程系统化的发展,依然在较为早期的阶段。
如果超级猩猩已经具备上下游拓展的市场潜力,那么在众多类型的私教小团,有理由诞生出下一个超级猩猩。原因在于,小白用户的需求是多样的,这些多样化的课程,将同时存在中国健身行业的转型进程中,并在课程系统化成熟之后,开始往上下游拓展。
冬季来临,淡季的健身房迎来寒冬考验,近日上海奥森连锁健身房的跑路,和更多小型连锁健身房的寻求接盘,都预示着纯销售导向的健身房,面临的形势将更为严峻。可以预测的是,在2017年中国线下健身房大规模融资之后,2018年健身房将大规模开店。新型互联网健身,一方面冲击着传统健身房,另一方面也在获客上面临风险。而不论是新旧健身房,将在健身内容上同时发力,“围抢”团操内容。不管传统健身是否能过越过这个冬天,但“健身内容”,正在迎来它的春天。
百年老字号企业如何应对电商带来的挑战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