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场上有三名裁判,分别是前导裁判、中央裁判和追踪裁判,三人各司其职,一个站在底线,一位站在弱侧的边线,另外一位站在中线位置,呈现出三角形落位,这样的站位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视觉盲点。底线裁判重点负责看低位,同时负责查3秒;中央裁判负责主要负责盯无球人;跟踪裁判则是负责盯球以及跟快攻。在正常攻守转换时,前导裁判和追踪裁判可以相互换位。
裁判是一个对眼力、观察力、反应力要求极为严格的职业,裁判需要始终清楚的判断球的位置、其他裁判员的位置以及队员的位置,并能够第一时间观察到场上发生的情况,及时做出判断。
放在从前,这三名裁判足够胜任工作,但如今,随着小球时代的发展,NBA比赛节奏变得越来越快,裁判的工作负荷比原来翻倍增长,在2007-08赛季,NBA球队场均出手18.1个三分,本赛季,这一数据变成了场均28.6次。
在节奏上,也能够窥探出变化,2007-08赛季,联盟平均回合数是92.4次,到了2011-12赛季变成了93.8次,本赛季,NBA的平均回合数则是高达97.2次。
德安东尼当年在太阳推行的“7秒或者更少”的进攻体系在当今这个时代已经成为了常态,在2013-14赛季,NBA球队8秒以内投篮出手比例为34.6%,而如今已经超过了37%。
三分球的激增、快速进攻比例的增加以及NBA整体进攻方式的改变,导致裁判开始承担起更重的任务,针对于NBA风格的改变,联盟已经对裁判的站位以及要求做出了一些改变,譬如,原本站在中线附近的追踪裁判的位置越来越接近弧顶三分线延伸线,主要是为了更好的观察三分投篮犯规,前导裁判和中央裁判都被要求快速进入到预定的位置,以便更好的观看场上的细节,在多名防守者聚集的区域,裁判需要保持更好的位置,以便观察到另外一名裁判无法观测到的东西。
“我们希望能够获得最好的视角,来观察到进攻回合的开始、过程和结尾,你必须重点观察掩护者和防守者的位置、场上的线路以及球员的身体接触,我们会借助很多数据分析系统,但同时,需要和眼部的观察结合起来,这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判断。”,前NBA裁判文德利希说道,他目前正在参与联盟的新裁判培训工作。
NBA节奏的加快让裁判的工作难度大幅增加,但判罚的准确度却仍然需要按照最高标准去执行,因此,如今的裁判也很犯难,而联盟出台的“最后2分钟报告”更是让裁判的处境变得艰难。
上一次勇士与骑士对决,最后时刻的判罚引发了人们对最后2分钟报告的关注
最后2分钟报告激化矛盾?
NBA推出“2分钟报告”,旨在展示联盟的公平性,本赛季开始前,联盟宣布将第四节或是加时阶段最后2分钟分差在5分范围内的报告改成3分以内,希望能够在保持透明性的同时,减少争议,缓和裁判与球员之间的矛盾。
但即便如此,却依旧是换汤不换药,譬如,在本赛季的勇骑圣诞大战中,最后2分钟报告结果出炉,根据报告显示,在最后的1分12秒里,杜兰特对詹姆斯有3次犯规,但裁判并未吹罚。这一报告一出,詹姆斯球迷立刻将炮口对准裁判,为詹皇喊冤。
又譬如,在雄鹿对阵雷霆一战,字母哥踩线绝杀是摆在明面上的事情,但最后2分钟报告却徒增事端,报告显示,最后出现4次漏判,其中3次对雄鹿有利(包含字母哥绝杀),一次对雷霆有利,这让雷霆输球变得比窦娥还冤。
这样的事情在不断的发生着,至少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最后2分钟报告非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令球员和裁判觉得不满,因为报告无法改变既成事实,反而让两支球队都心生埋怨,同时将矛盾焦点转移至裁判身上,引来球迷骂战。每次2分钟报告一出,裁判都不可避免会瑟瑟发抖。人眼毕竟不是丝毫不漏的“鹰眼”,百密难免一疏,最后2分钟报告并没有让矛盾缓解,反而同时得罪了球员和裁判。
正如詹姆斯曾经所言:“我认为最后2分钟报告是对裁判工作的不信任,如果你想公正,你可能要出一份48分钟的报告,但如果只是针对最后2分钟,那对裁判是不公平的,比赛中总是会出现错判,也有一些漏判,裁判会因为最后2分钟的争议判罚而受到人们的指责,这对他们不公平。”,和詹皇观点相同,杜兰特也曾炮轰:“最后2分钟报告简直就是Bull***”!
既然无法改变比赛结果,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将错就错,向前看,别回头。
据透露,NBA裁判协会将和球员工会举行会议,通过对话的方式讨论如何解决日益增长的球员和裁判矛盾问题,但除了这两方外,联盟在中间也要扮演重要的角色。如何在规则和判罚尺度上进行调整,权衡利弊,优化出最好的解决方案,是NBA需要重点去做的工作。
球员的职责是赢球,每球必争。裁判的职责永远是公正吹罚比赛,面对这样的利益冲突体,还能愉快的聊天吗?
《狮子王》中有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只是在微妙的平衡中生存。”
如果NBA能够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大家不又可以坐在一起喝喝咖啡,聊聊天了吗?
本文系腾讯体育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