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有变,快来抢救孩子”
5分钟,6名医生赶来会诊
270分钟,合力让孩子转危为安
“医生,快救救我孩子!”1月3日凌晨2:30,市人民医院救护车声音由远及近,紧接着一位患儿被推了进来。“呼吸衰竭,等不得!”患儿当即被送入儿童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内,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开始了。
浏阳日报记者潘思荣
一岁半宝宝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
来诊的是一位1岁零7个月大的幼儿晨晨(化名),因发烧、剧烈咳嗽、气促,被紧急送来医院。因年纪小,抵抗力弱,来诊时孩子高烧、脸色发绀、呼吸衰竭。入院诊断为重症肺炎伴有呼吸衰竭。医护人员立即在儿童重症监护室,为晨晨上了无创呼吸机,开始进行治疗。
然而,让人意料不到的是,当天傍晚17:00左右,晨晨病情不仅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反而在短时间内更加严重了。医生介绍,一般来说,呼吸衰竭的患儿上了呼吸机后,呼吸就能逐渐平稳,但晨晨的呼吸非但没有平稳,还喘息得更厉害了。
“主任,快来看看这个孩子,病情有变!”随着护士的呼喊声,儿科PICU主任邱剑辉和儿科副教授王运初火速赶到现场会诊。
无创呼吸机不起作用,经医生会诊,决定立即改为使用有创呼吸机支持呼吸。而上有创呼吸机要经气管插管,稍有不慎极易损伤患儿。做完这一过程,邱剑辉头上冒出了密密麻麻的细汗。
所有人以为晨晨的病情会有所缓解时,没想到晚上19:30,晨晨的气促更加严重了。“为什么会这样?”“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在场的医生马上进行会诊,会诊后考虑晨晨是重症肺炎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通俗的解释就是,炎症产生的脓性分泌物堵住了气管,特征为起病快、急、重。治疗不及时,将导致呼吸衰竭而失去生命。
在找家长谈话后,医生立即决定采用支纤镜灌洗治疗,抢救患儿。
5分钟时间医生火速赶来会诊
“支纤镜灌洗治疗只有高科医生和刘利群医生能做,现在人手不够,怎么办?”当会诊决定好治疗方案后,在场医生才发现主要的手术人员不在。高科医生轮休,刘利群医生给妻子陪产去了。邱剑辉心里“咯噔”一下:“得马上通知所有人赶来。”
邱剑辉立即电话联系刘利群:“老刘,有个支纤镜灌洗治疗,情况紧急,你得赶紧过来一下。”“我老婆正在手术台上剖腹产……行,我马上过来!”思考几秒钟后,刘利群立即选择赶回医院。
而傍晚6点下班的王颂华医生,正吃着饭,接到电话后,碗一丢就往医院赶;通宵上晚班的陈世斌医生,听到医院有抢救,二话不说,从床上一溜烟爬起来往医院赶。一个电话,5分钟的时间,就召集了6位医生赶回医院为晨晨施救。
刘利群赶回医院后,在众人的协助下,开始争分夺秒实施治疗。医护人员们分工合作,一人将晨晨扶正固定,一人抓着手脚。整个过程最难的,就是将直径才3毫米的插管,插入7厘米左右深,直达患儿肺部,为避免损伤呼吸道,医生要聚精会神,自始至终保持体位不变。
为看清呼吸道,精准实施插管,刘利群下意识地蹲跪了下来,直到做完治疗,一直跪在地上的刘利群,才隐隐感觉到膝盖有点疼。经过医生相互配合,实施支纤镜灌洗治疗,从晨晨气管吸出了大量的脓性分泌物和塑形物。
“加油呼吸啊,孩子!”做完这一切,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盯着孩子的胸腹部和监护仪上的数字,等待好消息的来临。20分钟后,晨晨呼吸窘迫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面色转为红润。这会儿,大家紧绷的神经才稍有松缓,为晨晨抓着手脚、扶正头部的医生护士才得空揉一揉胳膊。此时,已经到了第二天的凌晨,窗外的夜色正浓,只听到监护仪不时的滴滴声和呼吸机有节奏的呼呼声。
抢救成功后,医生继续采取抗炎症、解痉、平喘、雾化等措施,晨晨病情的警报逐渐解除。2天后,复查支纤镜,晨晨肺部只有少量啰音,呼吸趋于正常。6天后,晨晨顺利由PICU转入普通病房。这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胜利了。
□现场时刻
“抢救时,根本无暇顾及自身感受”
昨日,市人民医院儿科PICU主任邱剑辉接受记者采访,当问及,跪地插管是不是医生们的习惯性动作时,她说:“抢救时,不会想其他的,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抢救病人身上。”像刘利群医生那样跪地治疗,是为了第一时间帮助患儿辅助呼吸,跟时间赛跑就是跟生命赛跑,医生根本无暇顾及自身感受,弯腰、半蹲或跪地,都是他们的下意识动作。
最后,邱剑辉提醒,由于近段流感高发,重症肺炎患儿明显增多。如果孩子有反复高烧不退、喘憋等症状,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