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第A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锐意进取兴院 仁爱善德惠民
2018-01-26
杜迈 尹淑媛
作为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省直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始终秉承着“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办院理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人民的就医感受。近年来,医院综合实力迅速攀升的同时,其社会影响力和患者满意度也在不断提升。
医院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被评为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辽宁省群众满意医疗机构。
重服务
扎实举措提升医疗服务品质
省内首开一站式服务中心、
大型检查预约中心
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开展的11项重点工作中,科学预约诊疗成为首项工作。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医二院将门诊一楼患者服务中心进行改造与资源整合,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集中为百姓提供现场预约挂号、导诊服务、轮椅服务、医保慢病检诊、政策咨询以及诊后的各类服务。
以往住院患者术前各种检查可能要耗费几天时间,医生开具增强CT、超声、胃肠镜等检查后,护理员手持检查单到相应检查科室现场预约,患者或家属也要来回奔波。
另外,由于患者不清楚空腹检查、注射造影剂检查、无痛检查等顺序,出现互斥现象,导致一天内只能检查一项,不但浪费了人力资源,也极大地延长了住院时间。为了改善患者的诸多不便,大医二院在门诊二楼设立一站式检查预约中心,进行资源整合、信息化流程再造,针对增强CT、磁共振、PET-CT、ECT、动态心态图、住院患者超声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等各类大型检查进行统一管理,医生开具检查后,护理员和患者不用东奔西走,预约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发送和反馈预约信息,科学安排患者的检查顺序,患者只需在规定时间前往指定地点检查便可,极大地节约了人力,而且释放了护理员时间,将护理员还给患者。
谋实事
立足技术前沿助力“健康大连”
肿瘤、神经系统疾病检查有了“超级武器”
2017年,大医二院引进世界上先进的功能分子影像设备之一——Philips Ingenuity TF PET/CT。据PET/CT医学中心于璟主任介绍,这台PET/CT具有采集时间短,分辨率高,定位精准、图像质量佳、辐射剂量低等优势。一次扫描可同时获得全身各部位PET图像、CT图像及PET/CT融合图像,满足受检者的可耐受度和舒适度。有助于疑难杂病的鉴别诊断,一次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该PET/CT的引进有望带动大连区域内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科建设,提高诊断水平,进而推进肿瘤、心脏、神经精神系统、免疫和感染性等疾病诊治发展。
于璟主任介绍,在很多肿瘤的诊治上,PET-CT既可以对可疑部位进行解剖学定位,还可以对该部位进行代谢分析,精确度非常高,达90%以上,可检查到最低2毫米以上的肿瘤。临床上,PET/CT检查主要用于肿瘤良、恶性的鉴别,临床高度怀疑肿瘤时,PET/CT还可准确提供活检部位,以便及时确诊。在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里,PET/CT被确定为肺癌诊断、分期与再分期、疗效评估和预估判断的最佳方法。PET/CT还可为确诊的癌症病人检查恶性肿瘤有无转移病灶,寻找肿瘤原发灶,对恶性肿瘤进行分期、分级,以协助医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在肿瘤放射治疗前进行精确的生物靶区定位。对于治疗后的癌症病人,PET/CT可用于手术、放疗或化疗后的复查,看有无残余肿瘤组织,鉴别肿瘤复发与坏死等,其作用贯穿于肿瘤诊治的全过程。
除在肿瘤诊治中的强大作用外,PET/CT还有反映功能显像作用,在神经精神疾病方面常用于癫痫患者的术前定位,帕金森病及阿尔兹海默病的早期诊断和精神疾病的评估等。心血管疾病则可用于评价心肌血流灌注、心肌葡萄糖代谢、脂肪酸代谢、心脏受体功能和心肌活力等,对需不需要搭桥具有指导意义。
屈光手术治疗(近视、散光、远视)
进入“全激光无刀时代”
大医二院眼科最新引进了纳焦飞秒激光设备及阿玛仕准分子激光设备,二者均是目前世界上治疗屈光不正的高端设备,这标志着大医二院眼科对于屈光不正的手术治疗从此进入“全激光无刀时代”。目前,已接受手术治疗的人员均获得了极佳的术后视力,从此结束了自己的“眼镜人生”,开启了生活的新篇章。
大医二院眼科赵琪主任介绍,纳焦飞秒最大的优势是手术时间更短、手术过程更舒适,对角膜组织损伤更小、恢复速度更快等优点。作为目前飞秒激光中脉冲能量较小的设备,纳焦飞秒的发射频率高达500万赫兹,这意味着其在激光近视手术中,制作角膜瓣的时间短,角膜层间热效应少,负压作用时间短,从而避免眼底视网膜牵拉与眼底缺血带来的风险,避免了干眼症和术后感染等问题。由于手术精准,患者术后20分钟至两个小时后就可离院,第二天就可正常用眼,48小时后即可开车。阿玛仕准分子激光拥有目前最高的准分子激光发射频率、最小的激光光斑、完备高速的眼球跟踪系统和热效应控制技术,可为患者带来安全、准确、舒适的角膜屈光手术体验。作为两个独立的设备,纳焦飞秒激光和阿玛仕准分子激光可各自单独使用,也可配合使用。“运动员、警察、军人等特殊群体对眼角膜强度要求比较大,我们可以应用阿玛仕准分子激光进行全准分子激光手术,可使手术后的眼角膜能够抵抗更强的外力冲击,生物力学强度更大。”赵琪主任介绍,纳焦飞秒激光手术及阿玛仕准分子激光手术适用于18岁~50岁的广泛群体,近视度数在50度至1200度之间、散光在600度以下、远视在600度以下的都可进行治疗。
蓄后劲
引入高端人才凝聚团队力量
吴海波组建心外团队:
给予心血管患者更多可能
2016年春天,由留学德国心脏中心柏林多年的吴海波博士组织了来自原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的成人心外科医生、儿童心外科医生、心外科ICU医生、体外循环灌注师和来自大连市优秀的医生和护理团队共同组建了大医二院心外科。这个群星荟萃的团队试运行第一年就利用周末时间完成心脏大血管手术100余例,包括心脏外科几乎全部的疾病种类: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搭桥,微创搭桥,微创血管采集术用于冠脉搭桥,缺血性二尖瓣膜成型与置换术等;心脏瓣膜成形和置换手术,房颤的改良迷宫手术等,微创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法四根治术,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手术,心脏肿瘤切除术等;主动脉根部替换(Bentall),升主动脉及全弓置换以及象鼻支架植入术,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等;全部手术死亡率趋近于零。2017年,大医二院心外科正式成立,由全新的病房、独立的心外科ICU、手术室组成,共有医护人员40余人,配备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诊疗、监护和辅助仪器设备,致力于为成人和儿童心脏病患者提供安全、微创、舒适、快捷的国际一流的心血管专科服务。
吴海波主任曾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德国宏堡大学医院及德国心脏中心(柏林)交流5年,作为助手共参加了大于5000例手术,作为术者完成了5000余例手术,范围包括心血管外科的绝大部分。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上尤其擅长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全动脉化搭桥,双侧乳内动脉搭桥,缺血性二尖瓣返流的瓣膜置换术或成形术,室壁瘤切除术。共完成微创内窥镜血管采集术用于冠脉旁路移植术1600余例;在心脏瓣膜病方面精通二、三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或成形术;擅长微创搭桥手术,微创瓣膜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是中国东北首位完成Da Vinci机器人的基础和高级培训以及临床使用的医生;首先在东北使用ECMO成功抢救病毒性肺炎呼吸功能衰竭患者和病毒性心肌炎心跳骤停的患者;在沈阳军区总医院期间成功建立了心脏移植项目,共完成心脏移植手术30余例,位居东北和全军前茅。在吴海波主任的带领下,通过团队的齐心协力,必将给予心血管病患者更多的可能。
赵穆欣加入整形美容外科:
让爱美者安全求美
大医二院整形美容外科始建于1982年,是历史悠久的权威整形美容机构。为了让科室在各项技术上得到进一步提升,2017年,大医二院引进赵穆欣博士担任科室主任。
赵穆欣博士毕业于国内顶尖医学学府北京协和医学院,并在全国权威的整形外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工作10余年。在整形外科领域,赵穆欣主任对瘢痕的修复、先天体表畸形修复、晚期面瘫的修复等,积攒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良术式,发表了13篇SCI收录的文章和核心期刊收录的文章,曾多次被邀请在国内外权威学术会议上进行学术演讲。在美容外科领域,他用艺术的眼光为求美者精心设计,对眼周定制美容、面部轮廓、抗衰老年轻化、乳房美容、体形雕塑、毛发移植、私密整形等项目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并多次被邀请进行手术演示。
赵穆欣主任从北京带回了一项神奇的技术——软组织扩张术,这项技术是整形外科发展史上里程碑性的成果。它的主要原理是在需要修复区域的临近皮肤软组织下方先埋置一个软组织扩张器,类似于一个气球样的东西,然后定期向这个扩张器内注水,让扩张器逐渐变大,随之将它表面的皮肤逐渐扩张,这样就扩张出较多的“新生”皮肤组织,当扩张达到足够量时,将扩张器取出来,然后将扩张出来的皮肤软组织转移到就在它旁边的需要修复的胎记或者瘢痕,达到完美修复,修复皮肤形态更好。此次引进来到大医二院,可以将这项技术惠及滨城需要这方面治疗的老百姓。
目前,大医二院整形美容外科开展了激光治疗、射频技术、干细胞技术、腹壁成形术等一系列应对妊娠纹的有效方法。针对产后女性以及想要完美身材女性的瘦腰收腹,科室拥有腹部吸脂术、腹部成形术等项目,“腹壁成形术相较其他腹部塑形技术是卫生部医疗美容项目分级中的四级项目,技术难度和风险大,所以大家最好选择三级医院完成蜕变。”赵穆欣主任介绍说。
惠民生
全方位守护百姓健康
成立多学科盆底疾病诊疗中心
多学科盆底疾病诊疗中心是治疗盆腔脏器和盆壁组织疾患和功能障碍的工作平台。中心以多学科诊疗为模式,集中泌尿外科、妇产科、康复科、麻醉镇痛、消化、肿瘤、介入和放射线等多个学科资源和技术优势,主要包含(男性)泌尿盆底、女性盆底重建、产后康复和盆底康复四个亚专科方向。
据泌尿外三科主任杨玻介绍,中心主要开展盆底肌压力检测、张力检测、尿流率检测、盆腔脏器脱垂、各种尿失禁、慢性盆腔及会阴疼痛、性功能障碍等盆底康复治疗,产后各种类型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慢性盆腔疼痛等康复治疗,膀胱过度活动、围术期尿失禁、尿瘘或尿潴留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各种盆腔肿瘤,尤其是中晚期或复发性肿瘤的手术和综合治疗,实现了全面的一体化重建和康复治疗。
康复医学科门诊开诊
康复医学科门诊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康复团队主要由从业13年以上的康复医师和治疗师组成,且康复医师均曾在国内知名医院进修过。
据中西医结合康复中心负责人吴庆连介绍,康复医学科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康复理论和技术治疗,为不需手术或不接受手术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膝骨性关节炎、软组织损伤、滑膜炎、肩周炎和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以及关节置换术后,膝半月板、膝交叉韧带术后,肩袖损伤术后,骨折术后肌肉、关节功能障碍,产后的整体康复和形体修复,面瘫、偏头疼、坐骨神经痛、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等其他疑难杂症引起的疼痛患者提供专业、有效地诊断和康复治疗。
打造大连首个心脏康复中心
大医二院成立的大连首家心脏康复中心,由心内科医师、心脏康复医师、护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中心运行至今,已为近千名患者进行心脏康复评估及治疗,包括有急性心梗患者,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心衰患者,高血压、高血脂、房颤和早搏患者,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
心脏康复中心负责人李桂华副教授介绍,心脏康复中心拥有成套的心脏康复评测、训练治疗、监护急救等医疗设备,其中包括心肺运动测试仪、立式健身车、卧式健身车、液阻上肢训练器、电动跑步机等,同时遥测运动心电监护系统保证运动康复中的实时心电、血压监测。通过精确测定患者运动中的实时心肺功能情况,评估患者的运动风险并进行运动危险分层,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康复运动训练,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定期的心脏康复评估,让患者对饮食、运动、药物、心理和戒烟方面有深刻的认识,同时指导他们回家后的生活。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基地
落户大医二院
由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主办,大医二院承办的消化内镜学术会议“‘友谊’消化直通车万里行”大连站会议上,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同时在大医二院揭牌。
消化内科主任姜春萌表示,消化内镜学术会议促进了消化内镜学术交流,规范了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大医二院基地的确立,将提升大连地区上消化道早癌筛查和消化系统疾病防治能力,进而提高整体医疗技术和群众健康水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这也是大医二院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的实力的彰显。
荣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称号
2017年5月18日至21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2017年中国脑卒中大会暨第七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大医二院神经内科被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授予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称号。
此前,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专家领导曾于2017年3月30日到大医二院,现场检查了卒中中心绿色通道运行情况及卒中筛查情况,对卒中中心工作进行了督导。
据神经内科主任林永忠介绍,大医二院借此良机进一步加强了卒中中心管理,改进绿色通道流程,将静脉溶栓地点由卒中病房前移至急诊室,需要急诊手术的卒中患者,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救治,明确了专人负责、优先检查、优先救治、先治疗后缴费等制度,显著缩短了DNT(卒中患者踏入急诊室到静脉溶栓药物开始注入体内的时间)。经过整改和优化,患者可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救治;同时强调了应进一步提升心脑卒中防控筛查的重要性,预防大于治疗,提升卒中科普宣传人群覆盖面,提高百姓对卒中的认知和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