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干细胞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专能干细胞等细胞系,不同组织来源的干细胞有发育为不同组织的潜能。比如骨髓造血干细胞在造血环境下,就会分化成血液细胞,而且有个体的免疫特点。”周倩说。
即便是价值不菲的干细胞注射,也不能说“一定安全”。
周倩表示,干细胞注射还有可疑的副作用。
副作用之一,是形成肿瘤和栓子。如果使用了具有多向分化和发育潜能的异体干细胞注射进入体内后,在定居位置失去控制地迅速分裂,寄生和发育会形成畸胎瘤/肿瘤组织。如果这些干细胞抱团在血管里滚动,就像一个细小的栓子,有堵塞微血管的风险,形成栓塞。副作用之二,是免疫排斥问题。应用于治疗的干细胞首先要明确细胞来源,乌克兰事件中,用于干细胞治疗的干细胞系来自流产儿的胎盘组织提取物。在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批的前提下,使用这些干细胞治疗,要严格警惕免疫排斥问题。就像前文提到的,利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疾病,受捐者术后仍需要服药减轻异体移植带来的免疫排斥。
周倩解释说,所谓免疫排斥,就是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把移植进入的异体细胞当作入侵的异物,去攻击,导致这些细胞和器官被杀死、功能丧失。不仅如此,还会对自身的器官造成伤害,严重的免疫排斥会造成体内多个器官的损伤、感染,更可能致死。
她还强调,使用毫无血缘关系的胎盘组织提取物培养的干细胞治疗,免疫排斥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当然,排斥的严重程度与注射量有很大关系,不能一概而论。
需求一直在
且不说干细胞在医学领域,临床的需求有多少,在现实里、我们周遭的生活里,这种需求一直都在。
一个刚过20岁、偶尔做平面模特的女孩,决定做上述干细胞丰胸产品的“践行者”。
因为工作的关系,她说如果“更有料儿”,会更自信。从两年前开始,她便尝试通过各种涂抹式的产品丰胸。至于效果,她说:“是比两年前大了一点点,但我自身体重也增加了,所以,很难说。”
而她愿意接受干细胞丰胸产品的理由是,能接受该产品丰胸的原理,感觉很高大上。“先买一瓶,一个月后,哪怕有一点点效果,也会继续买。”
相较于上述女孩丰胸的诉求,抗衰,让自己变得更年轻、更美的诉求就显得迫切许多。去日本、瑞士、乌克兰、德国试图通过注射干细胞抗衰早已不是新鲜事了。
而这些项目,在熟人圈子里慢慢扩散着,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开的平台里小心传播着,也在一些涉外的医疗旅游中静静“潜伏”着。
“因为干细胞在中国较为敏感,或者说‘不合法’,再加上更愿意相信国外的技术,于是,只要你愿意,条条大路都能实现注射干细胞的愿望。”一医美行业从业者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说。
“采用治疗者耳后一块绿豆大小的皮肤做干细胞培养,培养成功后,将一定剂量的自体干细胞通过注射的方式输送进治疗者体内或是面部,以实现抗衰的目的。通常,静脉注射10亿(细胞数量)自体干细胞,能带来年轻5岁的效果,根据个体差异,效果最不好的,也能保持一年。”该从业者介绍说。
决定注射的人,得先去日本面诊,做干细胞培养。而一次培养并注射10亿干细胞,需要的治疗费是400万日元(近24万元)。这其中不含两次往返日本的交通、食宿。即便是选择最基础剂量的注射,也需要往返日本两次,7万元的治疗费。
相对而言,从事医疗旅游项目的旅行社就要“靠谱”一些,但相应的,需要支付的费用也就更高。
公开信息显示,一前往瑞士的“青春之旅”,基本注射单位是6支,包含交通、食宿,一周行程,需要支付的费用近30万元。当然,这是最低段位的,还有40万、50万元的,有关“疗效”,相关介绍显示,“最少持续18个月”。
在返老还童这件事上,周倩“悲观”很多。
她表示,目前的细胞实验很难找到有力的支持依据,可以证明有明确的基因片段、转录通路、细胞受体等,完成单个细胞返老还童的神奇转变。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科研机构能够研制出返老还童的治疗方法,衰老是人类不可逃避的命运。
然而,“存在即合理,有这么多机构在不遗余力地推进,说明有市场。令人后怕的是,且不说没效果,也没隐患,即便‘万事如意’,你也会发现,这是一项长期开销,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前述从业者说。
换言之,“有效期”结束后,下一轮烧钱行动,就又该启动了。
早年的忽悠
“有关干细胞,忽悠的人居多,不少企业都盯着这个噱头挣钱,试图捞一笔。”前述医生表示。
两年过去了,侯峰(化名)还密切关注着这一领域,不论是在曾经就职过的健康体检机构还是目前与医疗相关的创业公司,他都希望能分得干细胞治疗市场的一杯羹。
“接触干细胞,是因为一同事的亲戚做了骨髓移植,觉得干细胞特别有前景,就和公司提议,想上与之有关的项目。”侯峰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说,彼时,2015年,他还在体检机构。
他说,当时的想法是,找到有资质的机构,购买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或者产品,再销售给患者,做一个中间商赚差价。但几番查证下来发现,当时国家只允许干细胞用于临床研究,不允许用于商业,这个项目就被搁置了。
“我想,当技术成熟到一定程度,国家在政策方面一定会放开,并允许运用到商业领域,应该只是时间问题。毕竟它会延缓身体衰老、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身体机能。如果政策放开,我所在的创业公司一定会上这样的项目。”侯峰补充说。
侯峰有信心守住底线。但并不代表,忽悠,不存在。
如今,在一民营医院当顾问、曾经三甲医院的医生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讲述了一段过往的经历。
“2008—2009年,我从心外转到项目组(主要负责研究而非手术)的时候,正是干细胞最火热的时候。当时,都在炒这个概念,具体什么情况,很多从业者都一知半解的。当时,和干细胞相关的企业很多,但相当一部分是在忽悠。”他说,那个时候,参与者和整个干细胞领域的研究,都处于初级阶段。人们听到“干细胞”就像后来人们听到“纳米”一样,感觉特别神奇。但心里清楚,干细胞会是未来一大发展趋势,会成为很多医疗机构的利润增长点。
据当时还是医生的他回忆,那时候,市场特别乱,甚至有很多皮包公司出现,拿着相关的干细胞宣传资料来找医院寻求合作,实际上,什么都没有。如果偶有合作达成,有患者愿意自行寻找配对样本进行手术,那么,治疗费用医院拿大头,公司拿小头——大约20%。不过,做类似“生意”的,多是民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