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局面在2011—2012年被改变。当时“十二五”规划把“干细胞研究”列为六个重大科学研究之一。但是很快,监管、相应的政策也开始及时落地,外加一些不良事件的影响,国家政策“没松,反倒越发收紧了”。
与“忽悠”相关的佐证是,一曾经做过干细胞生意的人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表示:“至少,我所在的公司是在忽悠。”
彼时的2009年,他刚刚迈出大学校门,第一份工作就是拿着公司提供的干细胞宣传资料跑医院。“我并不清楚资料的来源,经过公司培训,对资料上的内容做到‘充分理解’,并试图尽量说服医院与公司达成合作。虽然没有底薪,但有提成,可是,半年,一单都没能达成,所以就不干了。”
现在的他认为,那时的自己还是太年轻了,虽然没害过人,但总觉得有些不光彩。
回归现实,那个正常的医疗界。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存储业务是国内干细胞产业最为成熟的市场。我国干细胞存储业务主要集中在脐带血存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是目前我国唯一准入可以用于临床治疗的干细胞,由脐带血库保存。
让大多数人另眼相看的,是市场规模。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干细胞医疗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6年,中国干细胞产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39亿元,预计2020年国内干细胞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预测,随着干细胞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干细胞治疗占干细胞产业的市场比重将达到50%以上。到2022年,我国干细胞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1100亿元。
换言之,市场规模和消费者需求都渴望干细胞领域的研究能早日更多、更安全地运用到临床,也尽快、安全地用于商业领域。“唯有如此,那些身边的灰色地带才会少一些吧。”前述从业者感慨。
责任编辑:陈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