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上午,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举行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监察专员常继乐先生,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女士,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先生,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先生,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教授于康先生,中国营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翟凤英女士出席并解答相关问题。
对于新版的膳食指南,很多人都会拿来与2015年美国膳食指南做对比,2015年,美国膳食指南咨询委员会科学证据报告中不再提议对膳食胆固醇限制,这条信息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我国对膳食胆固醇摄入建议是什么?
针对此问题,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教授于康回答道,2015年,美国膳食指南的咨询专家委员会在科学报告中提出取消胆固醇限制是因为现有的证据没有办法证明膳食里的胆固醇与血清中胆固醇有显著性的关联。
因此,美国的咨询委员会就建议,不再对膳食里摄入的胆固醇提出一个所谓的上限,这个事引起了关注。
我想在这里向各位介绍的是,实际上中国的科学家在2013年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报告里头,就已经修改了膳食胆固醇参考量的标准,没有设定膳食胆固醇摄入的上限。
谈到膳食里的胆固醇对血清胆固醇的影响,或者对健康的影响,我想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情,因为吃的饭是很复杂的,我们不能只看其中某个营养素对健康的影响,实际这些营养素要放到整个膳食里多种成份共同作用去考量。
就膳食胆固醇对血清胆固醇的影响而言,如果你把膳食胆固醇的因素加上同时吃进去的所有食物的营养成份一并考虑,这个情况就变化了。比如说当你摄入大量的膳食胆固醇的同时,又伴随进食大量的饱和脂肪酸的话,那么他们对于血清胆固醇的影响就会显现出来。
我们在这次指南修订中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虽然没有设定膳食胆固醇的所谓上限的标准,但是这里特别强调了对膳食里饱和脂肪酸的控制。就是说,我们要求现在摄入的饱和脂肪酸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0%,这点跟美国膳食指南的建议是一致的。
实际上我们不能只看到健康情况,还有很多比如说住院或者门诊的患者,已经伴随有高胆固醇血症,已经出现代谢综合征,或者已经有确诊的冠心病、心脑血管的损害,这种情况下,即使膳食里胆固醇对血清胆固醇的影响,目前没有证据说明有很大影响,但是即使很小的影响,当碰到这个特殊的病人群体的时候、代谢异常群体的时候,它的影响可能就会放大。
所以这种情况我们还是要充分考虑对膳食里胆固醇摄入量的控制,再结合其他的包括能量、饱和脂肪酸一并考虑,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健康的结局。
脱离“黑名单” 胆固醇并未被“洗白”
胆固醇近有点“火”,原因是微信朋友圈里的一个帖子被疯狂转发:“刚刚出版的美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剔除了胆固醇的每日300毫克的摄入限制,胆固醇终于卸下背了多年的‘黑锅’,成功‘洗白’。”
一时间,微信朋友圈里涌现出铺天盖地为胆固醇“鸣冤平反”的文章——《美国哈佛大学40年研究成果:体内胆固醇越高越健康》、《美国政府修正了40年来的错误:胆固醇有害无益,不再分好坏》……而朋友圈里一些不明就里的“肉食动物们”也在欢呼雀跃:“以前老怕胆固醇高不利于健康,吃肉、吃蛋总是畏首畏尾,这下好了,吃起来欢畅多了。”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广州市第一某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朋友圈近日流传的关于胆固醇的帖子,很多都是对美国新版膳食指南的片面理解,甚至是谬误,“整部指南有数百页,关于胆固醇摄入的问题的论述也不仅仅只是不再限制这么简单,如果把取消饮食摄入中对胆固醇的限制简单理解为可以大鱼大肉放开吃,那对健康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胆固醇到底是什么?
要搞清楚胆固醇对人体到底是有益还是有害,首先要知道胆固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