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过 UGC 分享打造消费类口碑社区,到构建电商能力,再到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分享平台,小红书成功地完成了一个商业闭环。在这座「城市」里,小红书还有着更多作为的空间,刚满五岁的它也值得我们更多的期待。
以下是邓超在极客公园 Rebuild 2018 科技商业峰会上的演讲实录(经过极客公园编辑,略有删减):
大家好,我是邓超,在小红书负责产品设计。今天我想从社区的角度,从我们自己实践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在当下的移动互联网做社区架构产品的时候,我们怎样做一些自我迭代和背后的思考。
社区即城市
首先聊聊关于社区的定义。
很多时候我们会说,怎样为用户创造价值,用户会因为我们产品发生怎样的改变。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在每个人眼中都是不一样的,但其实这个世界真实的情况下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我们应该抛开自己想象中的世界而去思考这个世界实际是什么样子。因为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世界中的人怎么样在这个群体中,用他们的行为真实的告诉大家这个世界真实情况下是什么样子。
基于这些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创造用户价值,通过一条自然的路径跟着用户一起成长,来还原这个真实的世界。
这里推荐一本书,《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我本科是学建筑的,之前学习一些城市规划的经典教材的时候,就看过这本书。今天作为一个移动互联网的产品人,来看这样一本书的时候,给我自己的反思是挺不一样的,而且一些洞察也变得相对更加深刻。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定义产品的时候会想说我提供一个什么样的实体的容器,制定怎样的规定,觉得那些用户就会在怎样一个假定的范围里使用我们的产品。但其实真正重要的是,这些产品的使用者们是怎么样通过自己的行为在使用。
所以大家可以比拟一下,我们现在每个人生活的城市,实体的,周边有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的一个场所中听这样一个分享。因为今天大会的主题是再定义,所以我想给出我们的定义,就是社区即城市。
小红书是年轻人居住生活的「城市」。我觉得这个再定义对我们来说是很适用的,也希望各位在互联网社区产品行业中的朋友们也可以尝试从城市的视角去重新定义自己的社区产品。带着这样「社区即城市」的视角,我们可以时刻提醒自己,避免在自我陶醉的怪圈中去添加功能、创作新形式。这是今天会在前面将城市和社区做这样一个观念,我希望大家未来可以从这个视角去思考用户。产品跟用户的关系,就是城市中城市和居民的关系。
社区不能失去流动性
说一下 UGC,因为小红书就是 UGC 的社区。UGC、PGC、PUGC,这些概念大家得很熟,比较重要的是大家要清楚地去还原和思考自己的社区,自己的用户群体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它们的的分布比例是什么样子,以及它们是如何互相影响的,它们影响的关系是什么。因为最后绝对的数值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我们站在去了解生态和了解用户的角度去真实的还原他们的关系,这样的解读对于产品设计是很有意义的,它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这些用户。因为结果本身确实不重要,最重要是自己要很清楚当下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
在半年前,我跟一些同学聊到在社区群体里面,老人如何看待新人的话题。其实还原到城市的比拟,大家可以想像一个城市原本的原住民,迎来了很多大量的新的人口来到这个城市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变化?我强调的是流动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城市一个群体失去流动性的时候,很多时候会无意识地停止自然迭代进化的状态,无意识的停滞状态,虽然不会马上带来真正的死亡,但是一个很危险的状态。
最早这些人因为什么在这里,新人为什么会来到这个城市,来到这个城市会产生什么行为,这是两件相对独立的事情。也许会因为 A 的原因到了这个城市,但是可能来了以后会在行为上做 B 的事情。大家要能够知道这两件事情是独立存在,然后思考动态的关系。
新人进来之后,和老人一起在这个群体中影响城市的规模和发展调性,城市同时也会对新人产生一些影响。这些城市有的成为了大都市,有的还停留在比较小的水准,有的可能会持续欣欣向荣,有的可能会潮起潮落人来人往,这些城市每天都在发生的就是这些事。
城市作为一个场所,一些人因为一些原因过来,留在这个场所,他们一开始都会去倾听别人怎么说话,然后尝试自己去说一些话,最后能够找到一些感兴趣的人。有一些人会一直留在这个城市,有的人会离开这个城市,离开之后有一些人会在未来某一个时间回到个城市,但是有一些人再也不会回来。我们看到城市的变化也正是互联网社区发生的变化。
从一个「机场服务站」做起
简单介绍一下小红书,这些图上的照片就是小红书的一些居民们,每天分享日常生活。有人会分享自己的日常穿戴,有人分享自己的宝宝、猫狗,有人分享和闺密的旅行,还有独自一人健身的打卡。当他们把自己的真实生活分享到这个城市的时候,也是分享给了这个城市中的每一个居民。他们原本都是不认识的,但是因为这些真实的分享开始建立了联系,最后成为了好朋友。
时间回到 2013 年底,小红书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件事情?
最早的时候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在海外花越来越多的钱,当时市面上的产品要么在打机票和酒店的价格战,要么专注于提供景点攻略,但是没有人教他们怎么在海外买东西。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所以尝试在机场建立了这样一个服务站,以攻略的形式告诉即将出国的人有什么东西可以买。这不是一个真的服务站,是虚拟的,请带着城市和社区的概念来思考这样一件事。
进入服务站之后大家带着信息出去玩了,发现确实挺有用的,有一些人会回到这个服务站,给下一批即将出行的人说购买的真实心得。我们后来发现他们不从我们这里获取信息了,因为刚刚回来的人他们表述更生动,信息更实时,他们就开始产生很自然的交流,就变成他们只要出国,想要买什么东西就会在那里有所停留和交流。再到后来这些人发现在那里聊得挺开心的,不仅仅聊在海外购物的经历,也开始聊一些国内的情况,聊日常,什么餐厅什么酒店比较好。这个服务站还是在那里,但是因为来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已经不提供原本服务站的作用了,但其实一个城市就慢慢因为这些人的聚集而初具规模,现在他们开始在这里面彼此互动,这个城市也就越来越大。
城市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