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益和虚荣的共同作用之下,违背真性情要求而塑造出来的知识分子或文艺青年人设因缺乏基础而难以持续,有人甚至对马思纯提出建议,以后就等着发布女主角消息吧,不要再强撑文青人设。相比较一个坦白表现自己“傻白甜”的明星,人们更受不了明星表里不一的虚伪做派。这就又陷入了一个吊诡的逻辑之中,因为明星表现得真实,观众可以接受她或他在演戏前不读书,接受演员对文本理解不够深刻。
在“真”这种道德标准面前,对艺术理解能力的要求退而居其次。这是一种对现实妥协的结果,是对高知文青人设屡次失望后的妥协。真实的轻浮,与虚假的深刻,人们宁愿接受前者。只是长此以往地妥协下去,我们是否将永久困在米兰·昆德拉所担忧的理想远逝的轻浮时代:“轻浮是一种根本性的减肥疗法,各种东西将失去百分之九十的意义而变得轻飘飘的。”
只是这妥协的背后还藏有多少愤懑呢?相比较一位读不懂原著的主演,我们难道不更想看到一位从原著里走出来的“葛薇龙”吗?
新京报记者 寇淮禹
责任编辑: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