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激发员工的研发创新热情和潜能,中粮集团建立了研发创新人员的长效激励机制。在职业发展方面,中粮集团建立了研发与管理双通道,明确了研发创新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及发展空间,为研发创新人员提供了与管理人员平等的地位及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在薪酬激励方面,中粮集团研究设计了集团创新奖、集团科学技术奖、集团专利奖及科研成果转化效益分成奖等系列奖励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研发创新活动。
2.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打破官僚体制
中粮集团研发创新项目整体上采用矩阵管理模式,遵循“纵向管资源,横向管技术”的原则,于2014年2月出台《项目经理负责制暂行管理办法》,试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全权负责研发项目的推动执行,并拥有项目经费决策权和项目成员遴选、评价和奖惩权。目前,中粮集团已在69个项目试行项目经理负责制,53位项目负责人成为授权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负责制的实施,有效地打破了官僚体制,克服了研发创新中研发、生产、市场、职能等各部门、各环节间的脱节问题,增强了相互间的协同与合作,有利于资源能力的整合与共享,有利于更快速、更精准的相应市场变化。
3.建立创业机制,点燃创业热情
为解决“大企业病”即企业活力问题,中粮集团建立了中粮酷点(COFCOOL IDEAS)机制,鼓励和支持员工基于科技创新探索、孵化新业务。酷点项目由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提供最高10万元的预研经费作为启动资金,通过天使投资和A轮投资适时引入内外部投资者,通过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推动酷点项目成果商业化。为激励内部创业团队,中粮集团允许内部创业团队投资入股。此外,为解除内部创业人员的后顾之忧,基于宽容失败的原则,中粮集团还为内部创业人员保留职位,允许其随时回归原职。
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践者,并紧密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脉搏,中粮内部创业移动健康团队由来自剑桥、MIT、花旗、阿里等世界名校和知名公司人员组成。移动健康创业团队紧密结合中粮集团业务,基于对互联网+、可穿戴设备、饮食营养、健康管理等领域的深入洞察,积极探索移动健康新业务,经过三年的奋斗,创业团队成立中粮数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在互联网食品、数字化营养、保险健康增值服务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未来,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将联合北京未来科技城,设立大健康产业基金,共同打造众创空间,以中粮创业咖啡厅、中粮大健康项目交易大厅、移动健康体验馆等为载体,并以资本为纽带,撬动、集聚各方资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平台、资金、人才、模式支撑与服务。(小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