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普大讲坛聚焦“肾健康”
信息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日期:2019-03-15
上海科普大讲坛聚焦“肾健康”
昨天是第14个“世界肾脏病日”,主题为“人人享有肾脏健康”。日前,上海科普大讲坛第116讲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移植中心主任医师张明,以“肾移植,你了解吗?”为主题作讲座,带领公众进一步了解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治疗的相关知识。
据统计,全球现有8.5亿人因各种原因罹患肾脏疾病。每年,慢性肾病(CKD)会造成至少240万人死亡,在人类增长最快的死因中排名第六。目前肾移植被认为是治疗慢性肾病肾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方法,但普通公众对肾移植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肾移植后要接受终身免疫抑制治疗,肾移植的疗效好坏与病友的治疗依从性有密切关系,因此,传播肾移植相关的知识非常重要。
当天,张明站在普通公众视角,生动地为大家讲解了肾移植的科学知识。病患在等待肾脏配型过程中,有时会有这样的疑问:同样是等待肾供体,为什么有的病人等了很久也等不到,有的却很快就能等到?张明指着《中国常见及确认的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表》介绍,由于不同的白细胞抗原点位出现相同的概率不同,有些比较常见、有的则非常罕见,不同国籍、不同种族间配型几率会更低。
此外,在张明看来,决定移植肾远期肾功能的要素,一方面来自移植肾的初始功能,另一方面则和移植后肾功能的损失速率有关。张明在现场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不同人用手推车载着不同数量的大米前行,有的人出发时车上大米堆得满满的,但一路上漏得很快;有的人出发时车上大米并不多,但一路上基本无损耗。“显然,出发时米多的,最后到达终点时米不一定就多。因此,肾移植患者远期预后的关键在于降低肾功能的损失速率。”张明介绍,影响肾功能损失速率的因素包括排斥、药物毒性、多瘤病毒感染、原发肾病复发等,其中80%以上与免疫抑制治疗有关。通俗地说,移植排斥是针对“异己分子”的免疫学反应。免疫系统就像是人体强大的保卫部门,在进行肾脏移植之后,如果不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新移植的肾脏会立刻受到人体保卫部门的袭击。
张明呼吁公众重视肾脏健康问题,重视肾脏疾病的筛查,保持健康饮食、勤于锻炼、少烟少酒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许多肾脏疾病是可以预防、延迟和控制的。”他说,希望患者能够给予医生足够的信任,并且预后要严格按医生要求用药,这样才有助于肾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