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认为人们按照需求层次追求满足,而同样的美国耶鲁大学的克雷顿·奥尔德弗也认为人们共存在3种核心的需要,即生存的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和成长发展的需要。
无论在哪种理论研究中,生存上的需求无疑在需求中总是处于最基础的,如今经此一疫,这种需求被无限放大,因此衍生出的消费意识也将在疫情过去之后得到爆发式的增长。
且根据我国《“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中有83.8%的人从不参加锻炼,经常锻炼(每周锻炼3次以上,每次至少10分钟)的人仅占11.9%。这也意味着运动健身领域的可增长空间极大,有了核心的需求与消费意识,行业天花板又极高,未来运动健身领域的发展可想而知。
第三、她经济的运动健身消费热潮
消费能力“女人>孩子>老人>狗>男人”这个调侃都知道,也侧面反映了如今国内她经济的消费能力,早在2007年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就超过70%,成为世界第一,如今我国25-40岁时尚女性人口已达2.9亿,近75%的家庭消费决策由女性主导。
中国女性的庞大消费力量早是商家的必争之地,而随着女性经济独立与自主,其旺盛的消费需求与消费能力对消费潮流的影响也日渐明显,这一点在运动健身方面更甚,当越来越多爱美的女性开始运动,她们在运动装备上的花销也逐渐赶超男性。。
身材走样谁最担心?当然是女性用户更胜一筹,尤其是在这个阶段里,很多原本不刻意在乎运动健身的女性也或被动或主动的通过社交、短视频等娱乐手段接触到运动健身产品,一旦形成新的消费习惯,未来也是带动行业发展的一大助推器。
而且女性在运动健身的消费上比起男性具有更多地附加值,比如男性对于运动装备的需求可能更偏向功能性,而女性则是潮流运动的带动者,也因此可以再女性运动装备消费上深耕的点就越多。高端研究服务机构FT Confidential Research的报告显示:每位女性的运动装备年度花销为人民币1141元,男性消费者的同期支出则是1081元,女性在运动装备的消费增幅远超男性,可见一斑。
其实早在2016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发挥体育场馆资源,扶持健身俱乐部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健身休闲企业上市,引导群众参与健身休闲活动。
但这几年来运动健身领域一直没有迎来较大的爆发,此次陷落谷地之后的踏山而歌,会是运动健身领域的一次新机遇,经受住苦难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我们也乐意见到跟多优秀的运动健身品牌脱颖而出,为全民健身、为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尽一份力。
转自 科技自媒体“翟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