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健谈,大约是天天跟病患做解释的原因,面对直播丝毫不胆怯。在90分钟的时间里,他滔滔不绝做了一长串的科普,一些观点相当“有料”。比如,他提出了“心理上的无菌区”概念,认为在家里应该从心理上区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家门的玄关是污染区,你可以放置一些与外界交流较多的物品,比如雨伞、钥匙等;卫生间是半污染区,因为你需要进行洗漱、消毒;而卧室、书房则是比较清洁的地方。“当你经过这样的设置,就不会把细菌和病毒在不同区域之间相互传播。”他说,这些习惯很多医护人员都习以为常,在特殊时期,这些知识点的科普对受众大有好处。
在直播之前,胡洋与直播平台提前做过一次梳理。所有的发挥不是天马行空,知识点都来自国家卫健委当时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订版)》。他说,严谨是一个医生的职责,尤其是在面对几十万围观者的情况下,这颗“定心丸”也要让普通市民吃得安心。
直播的时候,观众的问题源源不断跳出来,看得眼花,但反反复复十分相似,包括复工该注意什么、如何区分发热和新冠病毒肺炎感染的区别、马桶堵塞会不会传播病毒……这让胡洋更加坚定了做直播的价值。
“直播的形式在各行各业都有了深入的学科交叉,医生在医院里一对一解决病人的问题,制定诊疗方案,但很多小问题并不需要到医院里‘报到’。”他举了一个例子,肺结节是困扰很多现代人的问题,但只有很小比例的肺结节是恶性肿瘤。很多人不远千里来挂专家号,就为了一两句话的心理踏实,既占了医疗资源,也完全没必要。
“在各地医疗资源很紧缺的情况下,如何把医疗资源放大,覆盖到需要的人群中去?”在他看来,科普直播是最好的载体,这也是赋能医生一种可探索的形式。
事实上,从疫情发生以后,包括抖音、B站等视频网站上,医生的科普类直播十分火爆,成为直播界的一匹黑马。
被称为“魔都男神”的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疫情解说出口成章、朗朗上口。2月23日,在“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2020特别网聚启动直播中,“硬核教授”张文宏金句不断,“不要到处瞎玩,还没到为所欲为的地步”“防火防盗防同事”……;2月24日,张文宏联手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上线B站直播,教授“新冠肺炎防控第一课”,1个多小时的直播课程,人气峰值近70万,弹幕数近4.5万。
值得一提的是,在抖音上相对垂直的医学领域中,甚至已经出现了粉丝量超过1000万的大V,带动整个医疗类直播往前走。而在平安好医生的直播平台上,儿科、妇产科、中医科、老年人科等细分领域直播量排名靠前,一些诸如“五个月宝宝是否需要带口罩”“双黄连适应症专业解读”等个性化直播互动,在疫情防控期间推动了社会健康知识的普及。
疫情是一只“黑天鹅”,但驱赶“黑天鹅”过程中的一些热点,也让很多人重新思考直播在医学科普领域可实现的价值。胡洋认为,疫情是很好的教育普及机会,健康领域的知识普及需要更多医生甚至平台参与共建,形成一套完备的体系,未来在面对各种疾病的时候,人们都能知道从什么地方获取更权威的医疗咨询。
踩在农村的土地上,王林芬的弟弟在直播中,把农民的日常呈现在消费者眼前。
助农探索
直播战“疫”重建“触点”
王林芬喜欢在中午时分直播,3月的阳光照在农田里,有种生机勃勃之感。镜头里的人很质朴,没有任何镁光灯,也不上妆,踩在厚厚的土地上,挖地瓜、“解剖”地瓜,用一口浓浓的乡音细数自家农产品的特点,成了现代版的“王婆卖瓜”。
今年38岁的王林芬,是海南省澄迈县桥头镇西岸村一名地地道道的瓜农,有十几年的种瓜经验,也只卖这一种农产品。
去年,王林芬带头成立了西岸村“糖小蚁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元旦刚过,她就早早做了打算:除了把村里20多户贫困农户的红薯收齐,还把全村170多户的红薯都收拢了,“春节前后桥头地瓜一年一度的销售旺季,今年是丰收季,估摸着能让村子里的农户平均增收两成。”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王林芬没等来一辆辆拉走红薯的卡车,却先等来了新冠病毒疫情。受此影响,桥头镇进入封闭管理状态,快递进不去也出不来。
王林芬急了,几天几夜睡不着觉,“过去三分之二的红薯都靠线下的腿走路,如今可怎么办?”
2月10日,王林芬与拼多多取得联系——此前她已经在这个平台卖了3年红薯,诚信够好。拼多多向她开通了针对疫情的快速审批通道,并将其纳入“抗疫助农”农货专区。负责海南运营的小伙子末了跟她说了句话:平台已经开通了直播,不妨试试“直播卖瓜”。
这种全新的直播方式,在质朴的农民手上没有太多讲究,无非是拿着一部手机在广袤的土地上记录生活原本的样子。大部分时间,都是王林芬“上镜”,随兴所至,有时候弟弟也会“出镜”。但王林芬逐渐发现,即使是最原始的记录,无滤镜,无脚本,直播的好处也“跃然屏上”。“直播最大的意义是告诉消费者它的真实性。”她说,桥头地瓜名气很大,很多商户把照片精修得美轮美奂,但发的货其实没那么好,而直播镜头里一目了然,来不得半点马虎。
此外,直播带来的转化率也让王林芬有些震惊:“很多人看了直播,就立刻下单,转化率超过10%,而浏览网页的方式,转化率才4%。”从2月初接触直播、入驻“抗疫助农”,到记者截稿时为止,积压在仓库中的红薯已经靠着线上渠道全部售罄。电话那头,王林芬的语气欢快,直言直语,“现在红薯又成为了紧俏商品了!”
如果说,“娱乐”是直播最初的打开方式,那么在农民们眼中的直播,却变得更加珍贵,它像是一把披荆斩棘的利刃,为农业装上“眼睛”,重建“触点”。而疫情下的农村直播新模式,无意间也为扶贫攻坚、公益助力等领域的发力,打开了思路——
2月初,23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民第一时间“触网直播”;2月15日,淘宝直播发起暖春战“疫”,短短一周,百名主播就给商家带来超过200万人进店,远超一座商场一个月的人流……
随着疫情阴云的逐渐消散,在很多村子里,生活慢慢恢复了正常。王林芬告诉记者,如今卡车已经能进到村子里,把刚采摘的新鲜红薯运到全国各地。
一切看似恢复原有轨道,但似乎又有些什么回不去了。零售也好,医疗也好,农业也好,在疫情之中,这些行业在直播中纾困、释放,也在直播中重新定义直播、重新认识行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