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一定年纪,渴望婚姻,渴望一屋两人、三餐四季,实乃人之常情。可世间大多时候都是事与愿违,如钱钟书的《围城》里说的:“婚姻是一道围城,进来的人想出去,出去的人想进来。爱情或苦于爱而不得,或苦于相互疲倦。”
随着时代文明的发展,社会给了女性自食其力的机会,婚姻也因此成了很多女性的非必要选择。且令人讶异的是,据有关人员调查,有关单身、独居等诸如此类的想法,竟在临近60岁的女人当中尤为盛行。
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60岁的女人宁愿孤独终老,也不要安稳的婚姻呢?3个过来人说出了埋藏已久的心里话。
1.男人至死是少年,希望娶个照顾生活的免费保姆
都说好的爱情不是精准扶贫,而是势均力敌。很多人以为“势均力敌”,指的是婚前的父母经济条件、自身学历或赚钱能力层面的,其实更应该是彼此为家庭付出的综合评价,包括工作赚钱、对对方的体贴和关爱程度、花在孩子家务上的心思等。
好的爱情和婚姻,理想状态是你付出50%,我付出50%,然后男女合在一起成为完美的100%。可现实大多数时候,总有一方会因为懒惰而缺席自己的家庭角色,使得另一方必须加倍付出,超额完成,才能让这段关系继续下去。
但假如这样的状态延续时间过长,付出更多的一方就会感到身心俱疲,发现自己原来不仅是婚姻的合伙人,还被迫变成了十项全能的老妈子。
王阿姨在退休之前,和丈夫都有各自的工作,且收入相差不大。但是王阿姨退休后做的第1件事不是跟姐妹出去旅游,也不是帮忙带孙子,而是向丈夫提出了离婚。
亲戚朋友听到这个消息后一脸震惊,夫妻不缺钱,丈夫也没有出轨,为何要离婚?王阿姨解释说她几十年来对家庭的付出,早就远超50%,丈夫在结婚后就变了一个人,不是变得更加勤快、上进,而是变成了偎慵堕懒的睁眼瞎。
她的丈夫能懒到什么程度呢?当王阿姨身体不舒服或有其他急事要忙的时候,叫丈夫刷次碗,都得央求半天。而丈夫每次总是推脱道:“我已经帮你做其它家务了,我真的很累,能不能不要那么多事?”
“帮”这个词,一下子让王阿姨感到被伤害,夫妻之间什么时候这么见外了?难道自己承担家里所有的琐事,而丈夫在一旁不管不顾地看热闹,就是理所应当的吗?家是夫妻两人共同建立并且生活的地方,带孩子做家务本就是两个人共同的责任。
自古以来,女人总是被认为应当无怨无悔地为家庭牺牲一切,所以女人付出再多,在众人眼里,都只能换来一句“她很贤惠”“是个好妻子”“男人的眼光不错”等。
事实上,她根本不愿这样,结婚的目的原本是找个为自己遮蔽风雨的男人,却没想到风雨都是他带来的。所以很多女人在孩子长大、一切都安顿好了之后,便迫切地逃离家庭,奔向自己想要的生活。
2.对外人笑脸相迎,对家人百般挑剔,典型的双标
生活中有一类男人,对外人百般宽容,见面总是嬉笑逢迎,但对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却是圣人的标准,但凡一点小错误就要上纲上线,被狠狠批评和责罚一顿。问起缘由,他们会解释说,这是因为爱家人、为家人着想才用高标准,外人不重要,随便他们犯错都没关系,事实上,这就是典型的双标。
李阿姨就嫁给了这样的男人。李阿姨刚结婚没多久,就发现丈夫有一套能自圆其说的歪理,在工作和社交时,像个奴才一样百般讨好,无论对方犯了什么错都是无所谓,美其名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自己的家人关门的声音大了点,或者弄丢了东西,都要被数落半个月,言辞犀利,实在影响心情。
有次李阿姨实在忍不下去了,就向丈夫抱怨他太双标,结果丈夫解释说,因为外人得罪过一次,人家就不再愿意继续来往,会影响工作和名声,但是家人骂几句无所谓,都是一家人,永远不会抛弃他。
李阿姨明白了丈夫的逻辑,于是也用同样的方式对付他,对外人非常客气,把所有的压力和怨气带回家发泄到他和孩子身上,可是她丈夫却说自己受不了这样的待遇,李阿姨解释他之前也是这样的,丈夫说不过她,于是两个人一气之下离了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个简单的道理,但是做起来却很不容易,当对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时,每个人才会发现自己原来错得这么离谱。
对家人不好,对外人好的人,说到底还是因为自己没本事,在外面需要小心翼翼、谨小慎微、曲意逢迎,而到了家里,就肆无忌惮地把所有的委屈释放出来,然而,家人并不是你的垃圾桶,没有义务接纳你的全部坏情绪,当亲人关系被破坏之后,难道外人会真心帮你、关心你吗?
3.冷暴力伤人于无形,这样的婚姻还不如没有
比起语言暴力和身体暴力,或许冷暴力是隐蔽性最强的家庭暴力了。语言暴力表现在辱骂性的脏话,身体暴力可以通过身体上的伤痕加以识别,可是语言暴力几乎没有任何迹象,外人还往往认为他是脾气好、懂得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