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生活找乐趣的动力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昨天、今天和明天的重复迭加,但有人索然寡味,有人却兴致盎然。
他们最大的区别,不在于物质的丰富,在于精神的丰盈。
精神丰盈的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每天都能感受到确切的幸福与满足。
《浮生六记》中,芸娘被誉为最可爱的女人,她总能在平淡中发现美好,琐碎中找到闲趣。
走在路上,见到造型精巧,颜色奇特的石子,她就一块块地捡回家,放在长方盆里,垒成别致的假山,再用河泥种上白萍和茑萝,韵味不输达官贵人家的花圃园林。
日常的瓜果蔬菜,看似庸常寡淡,她却自制梅花盒,一盒六色菜,打开后状似梅花,把粗茶淡饭吃得妙趣横生。
正如树上春树所说:
“没有小确幸的人生,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罢了。”
真正让生活不快乐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自己没有找乐趣的动力。
乐趣不在大小,里面满满都是对生活的欣喜。
正是借助这些小趣味,爱在心中才能一直温热滚烫。
主动的自我成长
网上有句很火的话,“就算你嫁给世界首富,也不要放弃自我成长。”
因为夫妻就像上楼梯,你不努力一起爬,他迟早会遇到另一个人。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婚后都有这样的心理:就这样吧,就这样生活吧。
于是,放弃个人成长,当婚姻出现裂痕时,才发现感情早已面目全非。
作家刘娜讲过读者梅的婚姻故事。
梅为了老公的事业,决定辞职回家当全职太太,相夫教子,伺候老人。
她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家庭未来也计划得妥妥当当,唯独没有料到老公会背叛。
那时梅40岁,结婚20年。
梅哭过、闹过,甚至以老公的前程威胁过,却被老公嘲讽:“一个家庭主妇还能翻天?”
两人之间没有了丁点的感情交流。
认识刘娜时,梅已过了9年“感情守寡”的日子。
刘娜问她:“你有没有自己的爱好,或梦想?”
梅愣了。
迷失的她在刘娜的开导下,艰难地走出自我桎梏的怪圈,开了一家私人定制服装店,还重拾写作爱好。
如今的梅穿着长裙,烫着卷发,亮丽得像一株骄傲的腊梅,迎风昂扬。
事实证明,婚姻看似是两个人的结合,其实质还是自我成长,自力更生。
就像宋丹丹说的:“女人到最后都是嫁给自己,幸福与否全取决于你。”
不停止自我成长的人,无论婚前婚后,都能活成一道光。
必要的边界意识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空旷的图书馆里,他拿一本书,径直坐到独自看书的被实验者身旁。
经上千次测试发现,所有被实验者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离开或者换远一点的座位,甚至有人质问心理学家想干什么。
实验得出一个结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边界,即便亲密无间的伴侣也不例外。
夫妻间保持适当的界限感,既是对彼此的尊重,也是婚姻长久的必修课。
电影《消失的爱人》中,女主艾米是个控制欲极强的人,她想方设法把尼克改造成理想爱人,不允许他有自己的“个人想法”。
改造失败后,气恼的艾米决定“消失”,投奔前男友。
不料,前男友比艾米的控制欲更强,看电视、喝奶昔等小事都得按他的意愿来。
无法忍受的艾米离开了前男支,回到尼克身边,但她依然积习不改。
尼克苦恼地说:
“我们相爱,但现在我们做的一切都只是尝试控制对方,没有自己的个人空间,不断伤害彼此。”
是啊,不懂尊重、没有边界的情感,注定是一场磨难。
而真正美满的婚姻,是保持“一层纱”的距离。
既亲密有间,又唇齿相依;能让爱上瘾,但不会上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