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汕头市陈店镇的内衣文化创意街区,随处可见来往的车辆。这里交通方便、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作为中国内衣名镇,内衣产业占据该镇GDP总量60%以上,并已形成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凡内衣文胸生产所涉及的所有工序配件,均能在陈店就地取材。这里拥有全国最大的内衣家居服产业带。据潮南区工信局数据显示,光是潮南区,每年就会生产出超过10亿件内衣家居服装销往全球各地。
由于起步较早、产能大、产业链完整,潮汕内衣产业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增速,汕头甚至成为全球内衣家居服制造中心。但近两年,人工、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叠加疫情、消费换代、渠道变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潮汕内衣产业进入了发展瓶颈。
“目前这边整个行业的开工率不到60%!”从事内衣及家居服生产多年的吴文松不无感叹地说道。据了解,前几年市场环境好的时候,吴文松的工厂一年产值接近2个亿,甚至还有自己的品牌,但如今不仅要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还要应对不断上涨的成本带来的挑战。
出路在哪?这也是汕头市峰德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奕文近年经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在她看来,制造业从前的成本优势不复存在,现在已经变成微利时代。“因此我们要做产业升级,引进自动化设备和数字化管理,通过标准化、专业化、数字化的管理提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当下,潮汕内衣产业正加快从加工制造到智造、创造的跨越,通过产品技术、生产管理、产业、营销等多方面的创新,探寻转型升级之路。
都市丽人供应链副总裁肖伟说,近几年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化工产品的价格也大幅攀升。“最近两年因为市场急剧波动,一些原材料成本涨幅甚至达到200%-300%。”与此同时,作为内衣主要原材料的纱、布产量近年却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
“这两年市场很难做,品牌都做得很痛苦。”肖伟进一步表示,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企业最担心的就是滞涨――上游原材料涨得厉害,但终端价格却涨不起来。不幸的是,滞涨已经在内衣行业出现。
据了解,经过前几年一窝蜂发展,内衣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社会库存量居高,导致终端价格难以提升。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不能及时传导至下游,潮汕内衣生产企业的毛利率受到重大冲击。
在肖伟看来,出现滞涨危机的核心点在于库存。伴随着内衣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不少潮汕内衣生产企业都面临着库存之“困”。巨额的库存不仅吞噬了现金流,企业还要面对高额的储存和运输成本。久而久之,库存更难转化,产品的终端价格也变得越来越低。
不久前,汉亨实业与都市丽人签订战略联盟合作协议,计划从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资本管理、行业创新等四个方面进行协作。“产业联盟是为了与有竞争力的供应商进行深度合作和捆绑,来降低双方成本压力。”肖伟说。
当原材料价格上涨时,产业联盟将通过上下游共同研究与准备,冲抵价格上涨的风险。通过这种捆绑与深度合作,一方面可以让品牌商与工厂共同消化原料成本,另一方面又能为工厂带来订单,保障开工率。
当供应商面临资金困难时,品牌方也会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及订单上的倾斜。据肖伟透露,过去两年都市丽人已投入1.8亿元到供应链的改造中。通过增加对新技术、智能化设备的投入,减少对人工的依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及快速反应能力。
今年9月,汕头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依托汕头纺织服装的优势,潮南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总的来说,潮汕内衣企业的转型形势一路向好,但转型过程中仍难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说,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虽暂时缓解了用工难的问题,但内衣生产企业难以避免工人流失的问题,“用工荒”问题依然存在。
在唐奕文看来,服装企业的智能化改造进程比较慢,因为很多工序仍需要人手操作,高程度的自动化目前难以实现。吴文松对此也表示赞同,“有些产品的领子有长有短,还有绣花的领子,这些只能依靠人工,没有办法完全自动化。”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许,对于潮汕内衣产业而言,要实现跨越式的升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转变已经开始。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