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尼玛的左腿虽然再次接受了一次截肢手术,但是他的身体在渐渐恢复,疼痛也在慢慢减轻,对他而言,因为崔医生的救助,他获得了新生,他一辈子都很感激。然而,在康复之余,他更担心的是他妻子的腿能不能保住,如果不能保住,不是和他一样要经历一生中最痛苦的截肢?
第二例手术做不做?风险再大也要试试
是的,首例截肢手术成功了,但920医院援藏医疗队所面对的更大的挑战是旺姆的左腿该如何治疗?崔轶医师团队在看望旺姆时发现,旺姆的左腿肢体完整,膝关节尚有功能,但是因为是陈旧性骨折并骨缺损,骨头已经停止生长,更严重的是因为手术导致了从小腿到腹部的大范围的深静脉血栓,如果不进行手术,她不仅需要长期卧床,出现包括深静脉血栓在内的诸多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且长期无法回归社会,对患者本人及家庭都是一个灾难性的后果。
主刀医生崔轶在做手术
旺姆的手术难度将是更巨大的挑战,手术风险很高,对于当地医院而言,施行手术这不仅是挑战更存在不可预知的危险,不做手术,就意味着旺姆可能和自己丈夫一样的命运——截肢,这对夫妻两人和这个家庭而言,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这个手术还是要做!尽量保住她的左腿!”崔轶一遍又一遍仔细研究旺姆的片子,这些年来,作为一名骨科专家,他做了近3000余台外科手术,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崔轶觉得,根据旺姆的病情,如果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和术中方案,她的腿或许还有机会保住。
手术团队在讨论病情
于是,队长徐昕明和他多次与院方磋商座谈,研究预案和手术方案。“没有人认为这是可能做到的事,甚至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成功的手术。”一位当地医生说,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解放军医疗队成功了!
为了不让手术出现一丝纰漏,崔轶和医疗队成员一再评估,详细分析,只好做好充分的预案,手术成功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医疗队联系云南最大的3D打印公司专门为旺姆免费定制了下肢全段3D打印模型——模型能精确的打印出了受损的股骨、胫骨、腓骨。为了保证手术万无一失,医疗队还做了很多准备:进行了详细的术前讨论,设计手术切口、预演术中步骤,内植物的安放位置及术中复位技巧,制定出可行的治疗方案,并在术前进行手术预演。
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做好这样一台手术,最重要的设备条件却无法满足。因长年看病,旺姆家庭已经无法支付后续高昂的手术费用,同时旺姆的手术是陈旧性骨折,需要再次进行翻修,需要特殊的手术器材。而该手术耗材是独家发明专利,只有省外才有,没有骨科手术工具及合适的骨科耗材该怎么办?且高昂的手术器械价格也让这个家庭无力承担。
能否请有爱心的企业能帮助这对夫妇呢?
企业千里奔袭献爱心 二次手术再次成功
云南和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一家在昆的企业,7月底的一天,公司总经理接到了公司技术部负责人的电话,称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援藏医疗队从西藏发来了请求,能否爱心捐赠一些手术耗材和设备到察隅县人民医院,去帮助一位淳朴、家境贫困的藏族同胞。
爱心企业千里奔袭无偿捐赠手术器材
“我们董事长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拍板,捐!”然而,西藏距离云南昆明上千公里,手术所需的材料几十公斤,几大箱的东西怎么运过去呢?飞机没有办法运,只有汽车才行。
于是,公司当即决定派出两辆越野车,五名工作人员,其中两名专业技术人员,带着价值10万元的器材,于8月1日千里奔袭到西藏察隅县人民医院。他们在路上走了三天,于8月3日凌晨赶到了察隅。一路风尘,第二天院方热情接待了他们,并举行了器械捐赠仪式。
2022年8月8日,由崔轶主刀,医疗队和当地医院、援藏的相关单位等专家、医生、护士,开始对旺姆进行“3D打印技术辅助下的陈旧复杂骨折翻修、桥接组合内固定术”。
紧张手术中
此番手术,需要主刀医生娴熟精湛的技术,需要团队的密切配合。特别是血栓的处理上,要小心更小心,非常考验技术和经验,如果手术中再次形成新的血栓则更加麻烦。当然,虽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主刀医生崔轶每一个环节的操作都很平稳轻柔,他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在手术过程中,运用操作自如,大将风范尽显。医生们在给旺姆做手术,院内的干部群众也在踊跃献血,长达四个半小时的手术顺利完成。旺姆的腿保住了!
旺姆的大女儿说,因为父母的病,家里负债十多万,但是只要父母能够站起来,她们就有希望继续外出求学,她永远不会忘记解放军和医院的医生救了她的父母。
夫妇俩手术很成功
如今,扎西夫妇的身体在慢慢恢复,已经离开察隅县医院的崔轶医生仍通过电话随时询问夫妇两人的情况。援藏医疗队对他们的救命之恩,扎西夫妇也表示永生难忘。
面对复杂的病情,援藏医疗队一直坚持手术保肢,医者仁心,所有医护人员和爱心人士现场见证了医疗队救死扶伤、舍身忘我的精神,他们给病患带来了福祉,也给一个家庭带来无限希望。(图为供图 记者 邓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