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则消息让一个淡出人们视野的群体再次浮出水面:海南省将近千名老放映员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部分老放映员还将获得生活补助和抚恤金。
“只有一个人看,要300块,比去电影看贵多了。”郑宏谋也打趣道。
夺去这些老放映员荣耀的是这个时代。1999年,当龙塘戏院成为危房时,杜邦先说,应该还不会倒,再放两年吧。于是继续放了两年,虽然戏院没有倒,观众却没有了……
《地雷战》、《地道战》、《卖花姑娘》……最受欢迎的要数《少林寺》,还没放,场子便围得满满的,一些孩子爬到树上去看,还有一些爬到屋顶上去看。“我们盯着机器,忙得很,一开始的时候还要分派一个人来发电。”郑宏谋说。
村民宰羊杀鸡来款待他们。“走到村口,连3岁孩子也认得我们。”郑宏谋回忆说。
700W的疝灯开了,胶片在“哒哒哒”的声响中转动起来,墙上现出了画面……在一旁的杜邦先的眼睛凑近一张凳子,快速地倒另一盘胶片……
在龙塘戏院关门前,郑宏谋负责下村,杜邦先则负责戏院内的放映工作。杜邦先放映的第一部电影叫《节振国》。那是在1976年5月前后,票价是3角钱左右。上映那天,周围村子的村民赶来,售票处排起长龙,1100个座位的龙塘戏院,连过道都站满了人……
郑宏谋电影员放映证已经破旧不堪。
8.75mm和16mm规格的胶片已停用了,现在用的是35mm的胶片。
悬空挂着一个袋子,摸上去软软的。“是荧幕,怕老鼠咬了,所以挂起来。”郑宏谋说,这些设备,多是上世纪80年代的“古董”。
上一篇:海南老中医霍列五先生医学藏书之《黄帝内经素问》
杜邦先在倒片。放过的片子,片头在轴心,放映前必须把它们倒回来。
一段旧胶片,几张旧电影票,无声诉说着背后曾经的故事……
“这些老放映员真的留给我们很多回忆。”在龙塘镇机关大道,一位朱姓女士说,她还十几岁的时候,没有电脑,没有电视,没有KTV,这些在夜幕下拉开的银幕,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要找他们放电影的人,通过上面的号码找到他们。
杜邦先想了好一会,才想起最近一次放映的时间是5月7日,地点在龙塘镇的新民村委会,放映的是《义胆忠魂》,一部1991年的老电影。
“所以,我们既然与电影结缘,就要坚持放电影,继续下去。”郑宏谋说。
□南国都市报记者杨金运吴雅菁/文陈卫东/图
仍在用胶片的电影队
机器已经摆出来了:在一个大约10平米的房间里,堆了几十个箱子,里面装着大大小小的设备:放映机、电线、胶片、音箱……
龙塘戏院内,偌大的观众厅犹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热闹。久积的尘埃,一脚踩上去扬起一片灰尘。二楼有编号的椅子已废弃,漏风的窗扉在诉说着一个时代的远去……
人少的时候,只有一两个……
“当年拿到这个证件,像领到结婚证一样开心……”杜邦先回忆说。
郑宏谋把两个片盒装在放映机上,把胶片拉开一小段。正准备装上去时,胶片断了一截。“没事,还能接好的。”郑宏谋掐着胶片在机子里转了几圈,装好了。
原属性为“集体”的电影队,在时代的大潮中辗转起落。
一旁的杜邦先说:“我们放了一辈子的电影,我们还有信心。”
这时人们才想起,曾经给我们带来欢乐和期待的老放映员的背影已然远去……
做了三十多年的放映员,杜邦先和郑宏谋两人经历过事业的辉煌期、滑坡期和没落期。他们也明白,他们的脚步赶不上时代,对于没有观众的冷清,早已习惯了。
“1979年到1983年是高峰期,白天放,晚上也放。”杜邦先脸露骄傲神色。
杜邦先翻开一本《电影放映人员登记证》。上面记录杜邦先从事电影放映工作的时间:1977年10月。
郑宏谋不时走出来看天气,“本来今天要到东营那边放电影的,看样子去不了了。”
“你知道那时挑什么人来放电影吗?专挑多才多艺的!”郑宏谋是海南中学高中毕业的,他曾为自己当放映员感到自豪,“我能写广告,能画海报,能修机器。”
去年6月,在龙塘镇新民村委会,一吴姓女子向一位“王爷”许愿后生下了一个男孩,便请了龙塘电影队去放电影。
下一篇:海南高招:军校招生无“内部指标” 面试结果现场告知他们还细心地保存着一叠泛黄的纸片,那是龙塘戏院的电影票。
声明:三亚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固不承担稿件的连带责任。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等请直接联系:news#qzhxw.com(请将#替换为@),我们将及时删除!
“听说胶片要退市了。也许过几年我们也淘汰掉胶片,换数码的。”郑宏谋说,有一次,他和杜邦先放电影回来去吃夜宵,没想到一旁吃夜宵的中年人认出了他们。“他们向我们表示感谢,说当年是看着我们放映的电影长大的。”
杜邦先的一个儿子曾准备子承父业放电影的,但行业冷清了后给人打井去了。
一束光投射出去,荧幕上闪出“沙沙”响的雪花,胶片在放映机上旋转,“哒哒哒”响……郑宏谋和杜邦先一人上胶片,一人在一旁快速倒带。仿佛在和时光赛跑……
曾经是村子里的明星
有时只有一两个观众
当年的热闹早已不再有——有时候,胶片在转,电影在放,观众却只有一两个。
杜邦先和郑宏谋近乎固执地坚持着。“从来没有哪一个文件说要取消我们的存在,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还是电影队。”郑宏谋说,他相信,虽然观众少了,但就像琼剧曾经衰落现在又火了一样,“乡村电影放映事业也一定会重新振作起来的。”
这些老放映员,多数已退出了电影放映的行当。龙塘电影队曾经是分一队和二队的,而今伙伴们年老的年老,转行的转行,剩下杜邦先和郑宏谋两个人在鼓捣着坚持。杜邦先说,仍有电影放的乡镇电影队以前有很多,现在海口只剩龙塘、龙桥、灵山等几个了,而且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在搞。
放一次电影的收入约300元,除去了支出,两个人每人就分到三五十块钱。杜邦先说,一个月一般有一两场,多的时候能接到十场八场,有时一场也没有。
和老电影一起慢慢变老
海南乡镇(公社)老放映员共1041人,其中健在的929人。
到后来他们才知道,当晚村子里还请了腰鼓队。“他们两拨人,不知道已经请了腰鼓队,所以也请了我们。”腰鼓队来时,他们被要求暂停播放,等表演结束了再接着放。
“吸引观众的是腰鼓队,不是我们的电影。”郑宏谋有些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