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网讯:
宝洁一再瘦身,雷富礼艰难时刻。
业务减法难掩方向、决策、人员架构问题,今年预计再裁几千人
从去年5月“临危受命”,再度执掌宝洁帅印的雷富礼,在交出令市场不甚满意的财报后,终于下决心重启大手笔加减法。
日用品相关研究报告
2014-2018年家居日用品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 2014年4月 2014-2018年中国日用品玩具行业运行现状分析与市场运营态势报告 2014年1月 2013-2018年生活日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咨询报告 2013年12月 2013-2017年中国生活日用品市场行情分析及发展态势调查研究报告 2013年11月
2013-2018年中国儿童日用品行业市场深度调查及发展分析报告 2013年11月 2013-2018年中国婴童日用品行业趋势预测及发展竞争力调研报告 2013年10月 2013-2018年中国儿童日用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及深度调研咨询报告 2013年10月 2013-2017年生活日用品行业深度预测及市场竞争策略建议报告 2013年8月
2013-2017年中国日用品玩具行业当前现状及未来趋势发展预测报告 2013年8月 2013-2018年中国儿童日用品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价值预测报告 2013年7月 2013-2017年中国婴童日用品市场行情分析及投资风险预测研究报告 2013年6月 2013-2017年中国儿童日用品产业市场深度调研与投资潜力专家研究 2013年5月
4月9日,宝洁总部和玛氏分别对外表示,双方已经就Lams、Eukanuba和Natura三个宠物食品品牌的并购案达成一致,宝洁将以29亿美元的价格向后者出售以上品牌。现年67岁的雷富礼,在2000年至2009年期间担任宝洁公司CEO,在此期间宝洁先后成功运用品牌加减法,令宝洁的销售额增长了一倍。现在,雷富礼再次面临考验的时刻:有宝洁前员工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宝洁目前面临方向、决策、人员架构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高调退出宠物护理业务
“昨天宣布的消息代表了我们开始退出宠物护理业务。我们一直以来致力于集中精力经营宝洁旗下可以更好地为我们的消费者和股东创造最大价值的业务组合,退出宠物护理业务是其中重要一步。”4月10日,宝洁大中华区对外事务部总监梁云如是对南都记者表示。
如果监管部门批准,玛氏将收购宝洁北美、拉美还有其他一些市场,包括中国的宠物护理业务,这大概占宝洁全球宠物护理业务的80%。玛氏也可以选择收购宝洁其他接近10%的宠物护理业务,这些业务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将近30个市场。
“我们期待这笔交易能够在2014年下半年完成。我们欧洲的宠物护理业务占另外10%多一点,不过不在此次交易中。我们正在为这部分业务寻找买家。”梁云说。
上述经宝洁总部确认的回应,正在重新勾勒出雷富礼的经营理念,即聚焦以日化为主的核心业务。
此次被雷富礼抛弃的宠物护理业务,均在雷富礼的前任时期被购入宝洁。公开资料显示,1999年收购Lams公司,开始以Lams以及Eukanuba两大品牌进军宠物护理领域,2000年5月,宝洁又宣布收购私人持股的宠物食品公司NaturaPetProductsInc。
而这一时期,正是宝洁的“艰难”时期,雷富礼于2000年6月出任宝洁CEO,上述交易主要发生在其前任杜克·贾格尔———这位宝洁“寿命”最短CEO的任期内。贾格尔的一系列激进计划均被认为以彻底失败告终。这期间,宝洁公司两财年因业绩问题促发的股价下跌高达2%,公司市值缩水达85亿美元。
雷氏加减法能否奏效?
回过头来看,雷富礼自2000年来对宝洁非核心业务的调整,显然是及时的。
2000年前后宝洁公司正处于一个空前的“艰难”时期,旗下18个顶级品牌销售均有下降,为稳住宝洁这艘航母的业绩,雷富礼上任决定“砍掉与核心竞争力相距甚远的业务”。
2005年开始,雷富礼就开始着手剥离被视为非核心竞争力的业务,2007年3月12日,宝洁宣布将“得宝”(Tempo)面巾纸业务出售给全球消费品及纸制品公司;2008年,因咖啡业的发展、咖啡豆价格上涨及严重的行业分割现象受到阻碍,宝洁正式将Folgers咖啡品牌出售;2009年,美国发生花生酱疑遭沙门氏菌污染问题,花生工业因此遭受沉重打击,宝洁于是剥离吉夫花生酱。
麦睿博于2009年接替雷富礼出任宝洁CEO后,其对宝洁的业务调整也基本延续了雷富礼的策略。
以麦睿博主导的品客薯片出售案为例,宝洁虽于2012年将旗下品客薯片以27亿美元现金出售给家乐氏,但这一资产剥离方案,其实早在雷富礼时期已经敲定。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底,市场已经盛传宝洁正在为旗下金霸王电池、品客薯片以及Folgers咖啡寻找买主。
取舍之间,尽显宝洁的转型,因此人们都在盯着第二次出任宝洁CEO的雷富礼。
依照计划,宠物护理业务,这一雷富礼回归宝洁后拟完全退出的业务,预计交易将在2014年下半年完成,该交易有望为宝洁获得10多亿美元的净收入。
但在业绩节节下滑的当下,光靠瘦身方式来减压是否一条阳光大道,还待时间去检验。
事实上,雷富礼为期9年的首个CEO任期的成功,除了适合时宜的“瘦身”计划外,还伴有一系列成功的收购。
2000年,雷富礼先生当选为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后,即于2001年从施贵宝公司收购了伊卡璐系列。伊卡璐是全球染发、护发领导品牌,当时的年销售额已达16亿美元。2003年和2005年,雷富礼主政下的宝洁又先后收购了威娜公司和Gillete公司,其中对Gillete的收购,在帮助宝洁成功开辟男士剃须用品市场的同时,还创下了宝洁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收购。
系统性问题待解
“宝洁确曾展开过一系列的收购,伊卡璐、金霸王等业务其实都是收购回来的,那是在势头很好时。”宝洁大中华区一位前员工如是回忆宝洁的全盛时期。10多年前,经过万里挑一的甄选,该位员工如愿进入宝洁。但“当高度与宽度都无法实现时”,他选择了离职。
“宝洁系统完善,每个人都是一个螺丝钉。内耗很大,分工越来越细。作为个体的人的贡献和价值很难被直接体现。除了经济大环境向下外,宝洁因为方向、决策、人员架构等系统性方面的原因,现在的势头已经在往下走。”上述宝洁前员工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如是指出。
在其看来,宝洁业绩已经在走下坡。这是宝洁中国不少员工的直观感受。宝洁业绩下滑在全球已经很明显。宝洁去年全球新增业绩部分,中国贡献已经位列全球第一。“宝洁中国市场还算OK,但增长速度也在放缓,且实现的这一增长埋有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