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看人识人的难度高于分辨乌鸦的雌雄(一)
卫国有个人,据说是孔子的嫡孙,名叫孔伋,字子思,我们还是称呼他为孔伋吧。
有一天,孔伋向卫国的国君推荐了一个名叫苟变的人才,孔伋说:“苟变的才能可以统领装备五百辆车的部队。”
卫国国君说:“我知道他有才,但是苟变做官时,有次出去办公差,吃了老百姓两个鸡蛋,所以我不用他。”
孔伋说:“圣人选人当官,就像木匠挑木料,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因此如果有一根好的木头,上面有几尺腐烂的地方,高明的工匠是不会随便扔掉它的。现在国君您处在人才竞争激烈的战乱之世,求贤若渴,却因为两个鸡蛋而错过了一员可独立镇守一作座城的大将,这事可不能让邻国的竞争对手们知道啊!”
卫侯如梦方醒,拜谢说:“我接受你的建议!”
孔伋在这里阐述了一个如何对待有能力但又有缺点之人才的选人观。
停止说教,继续讲孔老师的故事。
卫国当时形成了一个风气:即使卫侯做出了一些不正确的决定,大臣们也都说好。孔伋看不下去了,就跟一个名叫公丘懿子的同事说:“我看卫国,真是‘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呀!”
公丘懿子问道:“咱们单位怎么形成这样的恶劣风气了呢?”
孔伋说:“君主自负而强势,大家就不会提出个人真实的想法。即使某些事情做对了,他作为老大也没有听取众议,也在开会时排斥了众人的意见。关键是,现在大家怕给自己惹麻烦,一味附和国君的错误见解而助长了这股邪恶之风。君主昏暗而做臣子又只知道拍马屁,这样管理国家,老百姓(一线员工)是不会同意的。鲁迅不是说过吗,‘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说完之后,孔伋突然抖了一个机灵,自己在心里问自己:“嗯哼?鲁迅是谁?我为什么要说这个名字?好奇怪哟~”
孔伋是一个情绪化很严重的人,说完之后觉得自己的气性越来越大,一时间没法控制情绪,直接红着脸、喘着粗气去敲卫国国君办公室的门了。
当时卫侯正在给女秘书看手相,孔伋一进去全然不想为什么领导老爱给年轻小姑娘看手相,劈头盖脸地大声嚷嚷起来:“咱们国家快完了!”
卫侯抬起头,手里攥着秘书的纤纤玉手,问道:“为什么?”
孔伋说:“想听实话吗?告诉你,就是因为国君你太自以为是了!卿大夫等官员没有人敢改正你的错误,只能顺着你,老百姓更不敢提出任何意见。君臣都自以为能力和人品一流,下属又都因拍上层的马屁而涨薪,指明现状的人将面临被挤兑和辞退,这样下去国家怎么会有好的结果!《诗经》说:‘都说自己是牛人,谁能一眼就看出乌鸦是公的还是母的?’(诗经原文: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不就说的咱单位吗?”
后来的结果是什么,卫侯又是如何应对的,通鉴没有记载,但是司马光却马上笔锋一转,讲了卫国的竞争对手、另外一个国家的现状——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