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夫妻之间的闲暇生活如何安排?珍藏级画册《燕寝怡情》告诉你!
《燕寝怡情》人物图册是清宫内府收藏的珍品。完整的《燕寝怡情图》为十二开,共二十四幅图,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扉页有"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两印。后来此图册被一分为二,一半流落到了美国的,成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的收藏,而另外一半则到了无锡望族秦家,一直都秘而不宣。一直到1904年秦文锦创建艺苑真赏社后,《燕寝怡情》这套图册才影印出版,更多人得以看到这组画作。
《燕寝怡情》图册描绘的是亲王级别的家居生活场景,古人的雅致生活可以从房内的插花挂画图案、主人的衣服饰品,以及房内装饰纹路等看出品味。并且这套图册用色,用笔非常典雅。对人物的服饰、神情,动作,发饰等都刻画得非常细致入微;同时,对房内陈设、家具、房外的园林建造等都极尽细致。画面优美呈现了两情相悦的男女的生活场景,两人在一起的生活组成了一个个情意绵绵的画面,看起来赏心悦目,却乐而不淫。这也是为什么这套图册能受到乾隆和嘉庆皇帝的喜欢,成为宫廷的珍藏。
下面要晒一晒古代士大夫夫妇的优雅生活了!一些让你想象不到的场景接连出现——
习香
古人文人家庭必备香炉、香瓶、香盒,此为炉瓶三事。子悦君本来推崇的焚香都在室内,没想到这二人直接把炉瓶三事搬到了花前树下,这样的情况之下,就必须是风和丽日的日子,不然用香粉打出来的香篆就要吹散架了。这个场景焚烧一颗自己调制的香丸香饼倒是不错的选择。或许,他们二人也正在商量用什么香才更合适呢。
弄婴
俗称带娃。现代人平时很少夫妻两个一起带孩子了吧。夏秋交替时节,内侧铺着一地凉席,这个时候是不需要空调的了。芭蕉树下好乘凉,清风竹影荷花,旁边还摆着太湖石、蒲草和微型松树盆景,晒个娃,这两人也太会选景了。孩子长大以后看到这画面多美,立马秒杀现代无数胶片照啊!
描妆
等等!原来古代男人的体面,都是背后有个好老婆!今个牡丹花又开,我已插了一瓶在家共赏。你出门也要有不一样的英姿啊!来来来,帽子先脱了,出门之前,修修眉,刮刮胡子,顺便也上点化妆品。你的衣服我已经用沉香给你熏了三遍,皮肤也要保养一下,这样才精神嘛。
解带
娘子啊。又到日落黄昏,今日一天应酬,回来还有你的一杯香茗吃吃,你真是太体贴了。终到此时,唯在我一人面前,可以让你为我卸下珠花宝钗,放下一切防备。娘子,今日带娃一天也辛苦了,让夫君也为你宽衣解带,我们早生安歇吧!
行令
家里女人多也是好事啊,有人温酒,有人击鼓,有人传花,猜拳点茶,不亦乐乎?那个时候只流行鲜花。配上李白的一首诗吧: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音
周末到了,怎一个消遣呢,还是去小河边,第三棵柳树下吧。娘子,你负责叫上回的那位乐师,弹奏时下最流行的琵琶古曲吧。今个听啥好呢,咱先来一曲,《春江花月夜》,娘子,听我伴唱可好:登登登,那个“江楼钟鼓”呀,慢慢"月上东山","水深云际"啊,"渔舟唱晚"。。。。
乘荫
明月清风,竹下乘凉,幸得家中巧匠打造此竹林雅苑,这把红木圈椅是特地派人请苏州东山的巧匠打造,突出的地方就是有有藤席编织,坐着不软不硬还吸汗,纳凉正正好。傍晚了,宽个衣,坦胸又露肚,别介意,进出都是自家人。娘子呀,把我那南红手把件,拿来玩一玩。
戏鞋
古人洞房前,经常用"戏鞋"这一招调情滴。这可是一般在戏曲上才能看到。今天这个闺房别致啊,蝶恋花的帷幔委婉的象征着男欢女爱,桌上放着石榴,代表"多子多福"。桌上的插花的枝叶摆放与竹子的绘画,主线一致。娘子,要也娶到你这样贤惠有才,子悦君此生也是无憾了。
听凡
百度了一下没有搜到这项活动,应该名为”听房“,据说古代人的新婚之夜多有这习俗,若是没有个丫鬟啥的在外服侍着”听房“,结婚生子会有影响,原来古人这么开放?难怪画面中的女子还备着”合欢酒“,随时准备着助兴!哥也是脸红了一把。
扶醉
炭火微醺中,一盆香木带来满室馨香。屋子里的气韵让人沉醉,男主人也正把盏归来,细看娘子,脸庞被炭火熏得愈发娇羞了。相公且慢下榻,至少让我帮你把靴子给脱了;也请让丫鬟给你上一杯香茗,解解酒。
停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