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总要等到梳妆台上的瓶瓶罐罐见了底,才开始买新的呢?这个习惯听起来似乎很贤惠,比买上一大堆,每个用几次就搁旁边积灰要正确不少。然而,如果你使用的这款面霜无敌大只,过了两年都还没空瓶呢?面霜是皮肤护理中非常基础的一步,它能让你的皮肤变得更柔软,增加皮肤细胞的含水量。保持这种状态的脸看起来就会更年轻一些,说不定还能重现少女的光彩。但如果和洗面奶、精华液、爽肤水比起来,面霜算是个经久耐用型产品,我们都知道买.买.买,但是你知道什么时候就该扔.扔.扔了吗?
又或者你就是喜新厌旧,同时打开了n个产品,每个都用了几天就搁置了,想着过几个月再宠幸,你知道几个月后的它还能如今天一样有效吗?
颜色和气味
虽然美羊羊完全不在意护肤品的气味(我希望它不要给我一堆没用又容易过敏的人工香料),但仔细观察护肤品的气味,外观和肤感,是个非常好的习惯。因为它们可以辅助判断你的护肤品有没有过期;或者虽然没有过期,但由于保存环境不理想,出现了变质的情况。
变黄
有些保湿面霜里的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变黄,所以当你看到你在用的护肤品颜色开始不对劲的时候,就差不多该扔掉它们了。
还有一些功能性产品,会开瓶后不断的氧化,并发生变黄的问题。比如某些高浓度的维生素C产品,从你打开瓶子的那天开始,它就会变成浅黄色(有些甚至买来时就是浅黄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变的越来越黄,功效性也在逐渐减弱。这类产品倒是也没必要刚刚有一点变黄就扔掉(1000多块一瓶的修丽可,不要太浪费哦),尽快用完就好。
变味
尤其是一些油脂含量比较高的面霜产品,很容易变成油耗味(就是变质了的油腻味),这种时候一定要扔掉啦。
超过“开瓶后保质期”的
比起大家通常说的保质期,其实我们更该关注“开瓶后保质期”。
我们通畅所说的“普通保质期”,是指产品在未开封、未经使用、妥善存放的情况下的保存期限。
所谓“开瓶后保质期”,是指当你打开瓶子的密封条后,这罐产品还可以保证多久不变质。
绝大多数情况下,你一旦打开瓶子,产品就会不断的接触氧气以及细菌,所以“开瓶后保质期”要比通常说的保质期短得多。它会在产品包装上,以“x M”的方式来标注。
以我们之前团的kosmea为例,因为所有产品都是密封包装,所以不开封的保质期为3年。但玫瑰果油的“开瓶后保质期”是6个月:
当“开瓶保质期”与“普通保质期”发生矛盾时
以先到期的日期为准
这个情况一般会发生在当你开瓶时,已经临近普通保质期了,比如:
你在2017年1月1日开瓶了一个面霜,面霜的”开瓶保质期”是6个月(也就是2017年6月之前),但这瓶面霜出厂的时间比较久了,“传统保质期”只到2017年4月,那就以先到期的“普通保质期为准”。
开封后超过一年
还有一些产品,没有标注“开瓶后保质期”(比如一些原本就不是密封包装的产品)。对于这样的产品,我们的建议是不管还剩多少,开封一年后就不该再用了。虽说过期产品用了不一定会让你烂脸,但是那些已经开始在慢慢变质的成分,你也不知道它们会在你脸上干什么对不对。所以说,该扔就得扔,千万别心疼。
如何尽量让护肤品“保鲜”
尽量选择利于保鲜的包装
我们在买护肤品的时候,就应该多偏向有挤压渠、真空泵、或是真空管状的那种包装,至于那些每次都要用手挖的罐装,还是尽量避免。尤其是那些诉求抗氧化的产品,更应该尽量避免罐装形式。因为这种拿取方式很容易滋生细菌,内容物也更容易变质、有效活性成分更是非常容易失效。
另外一个影响因素就是护肤品里的活性成分——活性成分越多,开封后也许变质的就越快(比如防晒霜中的很多化学防晒成分;比如很多抗氧化成分)。
用完一瓶再开一瓶
我知道大家爱囤货,美羊羊也爱,碰到好deal,适当囤货也不是不可以。但你们千万不要手欠的一下子开它5瓶精华、3瓶面霜、6个防晒,每瓶只涂了一次就扔到角落里落灰去了。只要不是当下要用的,就不要开瓶。用完一瓶(或决定不再用了)之后,再开新的。
分装
就是有那么一些产品,我们特别喜欢,但它就是个敞口罐包装。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个小瓶子,先挖出个5g每天用,剩下的部分就拧紧瓶盖好好存放,至少可以不让一整瓶都每天接触两次空气和细菌。
在干燥阴冷处存放
美羊羊一再说,虽然我建议大家在洗澡间中涂护肤品,但是千万不要把护肤品存放在洗澡间里,即使那是用起来最顺手的地方。洗澡间里的温热潮湿环境,很容易让活性成分更快失效。但是放到冰箱里也没有必要。
菇凉们最好还是有一个固定的放护肤品的地方(包括那些未开封的囤货),那里的温度最好比外面低上5-10度,并且没有阳光直晒,因为这样的环境更适合护肤品的“保鲜”。
不管怎么说,就算再可爱,买的时候再贵,我们的护肤品如果开封后一段时间还没有用完,最好是要扔的。
就酱。
内容转载授权自
美容大王和化学家
(公众号ID:beautyscanner)
美国化妆品化学家协会(SCC)成员
5000款化妆品的成分分析、使用指南
扫码直达
▼
内容已获独家授权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