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服、海洋降、强迫宇宙吐宝藏的“中国风”(2)

  • 发表时间:2018-11-16 12:03 | 巴黎女士女性时尚网 | 点击数:
  • 火影忍者小樱禁图 tokyo hot n0619 天赢蒸汽幻想 追逐梦想的孩子电影 色动态图 蒂龙马格西博格斯 tokyo hot n0764 早坂ひとみ 陈琳达 吃棒棒糖什么意思 我和琳梵的故事 极品混沌神人
  • 这之中似乎有一种倾向,我们急于去拾回,急于包装,急于发扬,但是火候不够、味道不对,荒腔走板。而媒体就着这么多货不对板的东西,一顿宣传,一顿吹捧,一顿强调,就让人感觉特别的没有文化自信,特别的自我感觉良好,特别的俗不可耐。

    一些人不耐烦,一些跟风追,而就是这种廉价的感同身受,失智的赞同意识,以及不求甚解的模仿手法,让“中国风”,继佛系、政治正确等热词之后,又成了一个“集体无意识”的受害者,马上就要入魔了。

    但是,中国风真的只是这样吗?

    5000年的风和雨,就酝酿出了几个红配绿赛狗屁,黄衬紫不如死的符号?几串菩提子?几个光头大哥?几场影楼古风外景?用大脚指头想都知道不可能。

    其实,“中国风”这个词,不是我们自己冠名的,是欧洲人给“分封”的,叫Chinioserie,来自法语 chinois,曾出现在18世纪法国的《Happer's Magazine》杂志刊登的艺术评论中,专指那些流淌着中国风格的艺术品。

    自11世纪,马可波罗等世界上第一批说走就走的旅行家把中国文化带向欧洲,“中国风”就开始了历经几个世纪的漫长酝酿。终于,在17-18世纪,它在沉默中爆发了。史称,欧洲文青的“改革开放”。

    彼时,欧洲大量从中国进口艺术品,陶瓷,丝绸,漆器上的纹样和配色成了检验潮流的唯一标准。于是这种带着中国特色的艺术审美占领了欧洲上层文艺青年的灵魂。许多艺术家都争相模仿和表现带有这种风格的艺术。

    比如,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创派之人”乔凡尼·贝利尼(Giovanni Bellini 1430—1516 )的名画《诸神的盛宴》中就描绘了天界诸神,头顶青花瓷的画面。

    乔凡尼·贝利尼《诸神的盛宴》局部

    以精致繁复闻名的洛可可风格,就来源于中国风。洛可可艺术的代表画家弗朗瓦索·布歇(Francois Boucher,1703—1770)就创作过大量含有中国元素的洛可可风格油画。

    弗朗瓦索·布歇 《中国捕鱼风光》

    弗朗瓦索·布歇 《中国皇帝上朝》

    在布歇的作品里,中国的渔家女妖娆地歪在河边,美若天仙。周围的渔家,个个高鼻大眼,线条硬朗。而中国的皇帝,气度神秘,仿若宙斯,群臣团团围绕,发型不可言说。

    布歇是当时著名的宫廷画家,他的画被制成很多毛毯,在欧洲贵族中风靡。而宫廷中除了有大量油画需求,还有雕塑、园林、饰品等等艺术需求。

    太阳王路易十四,因为太喜欢中国风,所以在1700年的元旦之时,在凡尔赛宫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式舞会,相传,路易十四当天是坐着八抬大轿出场的。王公贵族全惊了,场面一度失控。不仅这样,他还在凡尔赛宫里建起了一座瓷宫——特列安农瓷宫(Trianon de porcelaine)

    欧洲第一座中国式宫殿 特列安农瓷宫

    不幸的是,由于制作瓷宫的材料模仿的不是特别好,这座瓷宫很快就倒特了。建造这样一座瓷宫并不是太阳王的原创,他的灵感其实来源于我国明代南京大报恩寺的琉璃塔。

    琉璃塔可以说是中国在西方世界留下影像最多的一件艺术作品。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派遣使团访问天朝。随团的画师约翰·尼霍夫回国后出版了一部游记——《荷兰共和国东印度公司大使晋谒中国皇帝——鞑靼大汗》。这部游记在当时的欧洲各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在这本书中,尼霍夫以动情的笔触和灵魂画功,向西方人图文并茂地介绍这座琉璃塔,顺便宣传了一个神话,说整座宝塔是由陶瓷制成的。因此这座琉璃塔也被洋人称为“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地位与古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不差上下。

    约翰·尼霍夫游记中的大报恩寺全景

    从这之后,琉璃塔仿佛成了欧洲贵族人人追逐的爆款中国风代表。不仅太阳王倾情献出山寨第一作,许多建筑师也纷纷效仿,掀起了一波琉璃塔cosplay热潮。

    英国丘园塔(1726)

    德国慕尼黑英国公园里的中国塔(1790)

    就连安徒生的童话里,都有琉璃塔的身影。《天国花园》里曾有,“东风”穿着中国人的衣服,讲述他在瓷塔周围跳舞,把钟弄得叮当响的段落。这里的瓷塔,就是大报恩寺琉璃塔。

    前几天看《毒液》,汤姆·哈迪家冰箱里的外卖盒子上都是中国的宝塔。

    事实上这个盒子已经承包了美剧中餐外卖包装

    这座通体琉璃高九层,一百八十四级台阶,一百四十二盏夜明灯,不计其数的佛像、壁画,流光溢彩的琉璃塔才叫中国风。

    “中国风”从文艺层面挺进,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渗透到世界各个文明之中。不仅欧洲贵族争相效仿的中国元素蔚然成风,美国二战后的嬉皮士们也曾热衷于研究中国文化,研究禅宗和冥想。

    70年代美国旧金山嬉皮士


    Tags: 火影忍者小樱禁图 tokyo hot n0619 天赢蒸汽幻想 追逐梦想的孩子电影 色动态图 蒂龙马格西博格斯 tokyo hot n0764 早坂ひとみ 陈琳达 吃棒棒糖什么意思 我和琳梵的故事 极品混沌神人
分享到:
  • 上一篇:名气大增的小红书还需要提防些什么 下一篇:双11数据来了!阿里1天2135亿,京东11天1598亿
  • 相关 护肤美妆 资讯
    精彩图库
    • 爱美
    • 健康
    • 情感
    • 美体
    Copyrights © 2011-2014 巴黎女士女性时尚网 www.balilady.com
    本站除标明"本站原创"外所有照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本站,我们将立即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