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4年,2018年11月23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通报,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全覆盖,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2012年的7.1%下降至2017年的4.9%,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另一方面,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也不断加大力度,也使广大妇女受益。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截至2017年年底,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75%以上,新生儿访视率及儿童健康管理率超过85%,早孕建册率和产后访视率85%以上。
——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继续增加。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超过98.7万个,医疗卫生人员总量超过1174万人,各类医疗卫生人员数量均有所增加,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服务可及性进一步增强。
——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到2017年,已有300多个地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重点人群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妇女群众的健康保障在家门口就可实现。
——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18年8月底,所有承担扶贫任务的省份通过信息系统报送大病专项救治信息,已确诊病例26.1万人,已救治22.6万人,累计救治次数99.6万人次。部分省份还在国家要求病种基础上,结合本省实际,扩大了病种覆盖范围。例如,山西、江西将救治病种扩大到20种以上。
透过历史的镜头影像,见证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点滴发展。
1982年,在江西省瑞金县泽覃大队,背着小药箱出诊的赤脚医生俞翠娇就是乡亲们家中的常客。时光冉冉,2016年8月,同为乡村医生的河北省元氏县沟北村卫生室的大夫张建波,每天穿着白大褂,在宽敞明亮的村卫生室,每天已经可以用远程医疗信息采集系统给患者做检查。
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为妇女健康保驾护航。2010年4月,第四军医大学国家应急医疗救援队在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区成功实施了我国首例高海拔地区野战条件下孕妇急性化脓阑尾炎穿孔手术。
……
点点滴滴,桩桩件件,都凝聚着党和政府对妇女健康的关怀。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十九大以来,我国妇女健康之路正朝着全面小康的目标健步迈进。
从“谈癌色变”,到主动配合治疗,再到用积极心态与癌症抗争,改革开放40年,中国女性对癌症的认知和对疾病的态度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转变。
(记者 耿兴敏)
40年,女性保健从“谈癌色变”到“防患未然”
2017年,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迎新春联谊会上,结识了62岁的宫颈癌患者于文芝,当天她与来自妇科肿瘤病房的十几位姐妹一起载歌载舞。
事实上,在演出前的一周,于文芝因宫颈癌二次入院,但是病情再次恶化没有让她对追求美好生活失去信心。一年后的今天,于文芝早已出院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她成立了玫瑰姐姐旗袍小镇联盟,带着和她一样的姐妹们,穿着旗袍,展示着她们独特的“夕阳之美”。
从“谈癌色变”,到主动配合治疗,坦然和淡定的接受癌症,再到如今用积极心态与癌症做抗争,于文芝健康观念的变化,折射出中国女性对癌症的认知和对疾病态度的巨大转变。
从妇科肿瘤病人“四分五裂”地被分配到不同科室做治疗,到成立专门的肿瘤病房“因人施策”,到妇科肿瘤得到社会关注并由政府出资进行免费“两癌”筛查,再到宫颈癌疫苗上市。女性健康,尤其是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防控防治,成为改革开放40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缩影。
2008年,全国首家妇科肿瘤病房成立
对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肿瘤病房主任李秀琴来说,2008年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当年院里成立了全国首家集放化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妇科肿瘤病房。“由于以前没有专业的妇科肿瘤病房,妇科肿瘤患者被分配到不同科室,导致很多患者没有固定医生持续跟进。肿瘤病房成立后,专业得到划分,治疗更加精细,患者治疗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病房成立之初,我们只有30张床,但是目前130张床都无法满足患者需求。”李秀琴告诉记者,目前病房的床位利用率可达到110%。在众多恶性肿瘤中,“宫颈癌”和“乳腺癌”对于女性健康一直都是最大的威胁,但是这两个女性健康“杀手”完全可以通过早筛查、早诊断将其“扼杀”在萌芽阶段。
女性“两癌”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我国上海等一线城市就已经开始对大型纺织厂的女工用“巴氏染色”法对宫颈癌进行筛查,宫颈癌的发病率得到了有效控制。20世纪90年代初,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实现了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2009年,卫生部、全国妇联关于印发《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让“两癌”筛查真正走到了乡村,走到贫困妇女身边,为她们的健康又筑起了一道“健康防线”。
2011年,辽宁省首次将免费为31万农村适龄妇女进行健康体检和保健教育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辽宁省的“两癌”筛查实现了全省农村妇女全覆盖,女性健康保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记者从辽宁省妇联了解到,2009年以来辽宁省妇联和省卫计委联合组织2829261名妇女参加“两癌”免费检查,累计发放6745万元“两癌”救助资金,救助“两癌”患病贫困妇女7045人。
事实上,中国女性不仅在肿瘤治愈数量和救助数量上有大幅度提升,肿瘤患者对于治疗的预期和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单纯延长生命,到现在追求生活质量;从乳腺癌的“全乳切除”,到“保乳手术”,再到“乳房重建”;从宫颈癌的“突如其来”,到“提前预防”,这一切都让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均得到极大保障。
随着科技发展,互联网医疗的广泛应用也会给中国女性健康带来前所未有的“革命”。李秀琴告诉记者,虽然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为女性提供“两癌”筛查,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还有很多女性保健意识没有提升,而互联网技术可以将防癌、抗癌理念及时传递给女性,提高她们关注健康的意识。同时,通过远程医疗、签约家庭医生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女性健康水平。
对于李女士这代人来说,赶上了开放改革的时代,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和未来才有了另一种可能……
(记者 贾莹莹)
两代女性的抗“糖”故事
尽管不再愿意直面那段往事,但李女士还是鼓起勇气和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谈起了她的家庭、她的母亲,谈起了困扰了她家两代人的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