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市消费品市场总体运行平稳,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居民消费持续升级,消费结构有了明显提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17.46亿元,比上年增长9.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省第五。
一、基本运行情况
(一)商品零售稳步增加,餐饮收入持续增长。从消费形态看,全市全年实现商品零售稳步增加,总额624.01亿元,比上年增长8.6%;餐饮营业总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总额93.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增幅比商品零售高出4.5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全市城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6.33亿元,比上年增长9.2%;乡村社零总额10.11亿元,比上年增长8.9%,增幅比城镇低0.6个百分点。
(二)限上批零上升较快,商品零售增势不减。据市统计局统计,全市全年商贸企业商品销售持续保持高位增长,总额24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限上批零企业商品销售总额529.56亿元,比上年增长19.7%。从商品分类看,限上企业大类商品零售情况大部份保持增长态势,其中通讯器材类和机电产品及设备类最为突出,分别增长243%和163.1%;五金电料类和中西药品类表现亮眼,分别增长35.3%和33.7%;石油及制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书报杂志类、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和金银珠宝类实现较快增长,增速均超过一成,分别增长19.7%、18.4%、17.0%、15.0%、12.8%和12.8%;降幅较大的有家具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和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分别下降32.1%、16.1%和12.4%;对限上企业零售额影响最大的汽车类零售额则下降了6%。
(三)新车销售大幅下降,二手车交易量大增。在全国新车销售不景气情况下,我市新车销售出现了更为严重的下滑,据市车管所提供的数据,全市全年新车上牌量46072辆,比上年减少15.1%,下滑幅度比上年加大了13.6个百分点,其中小车43862辆,比上年下降15.1%;大车2210辆,比上年增长14.6%。全市全年二手车交易情况则相反,增速明显加快,全年全年交易量34416辆,比上年增长20.9%,增幅比上年提高11.5个百分点,其中小车27368辆,比上年增长27.9%;大车7048辆,比上年下降0.2%。
(四)交易市场运行平稳,农副产品销售稳增。从市场监管局统计看,2018年衢州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全市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58家,成交额493.39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134家消费品市场成交额384.82亿元,比上年增长4.8%;20家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106.99亿元,比上年下降5.3%。消费品市场当中,农副产品市场成交额达23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占各类市场总成交额的47.9%;综合市场成交额23.13亿元,比上年下降8.2%;工业消费品市场成交额125.51亿元,比上年下降3.7%(其中装修装饰材料市场成交额64.32亿元,比上年下降10.2%,家俱市场13.17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生产资料市场当中,钢材市场成交额52.86亿元,比上年增长5.4%;木材市场成交额12.38亿元,比上年增长3.1%;五金工具类市场成交额7.65亿元,比上年增长18.6%;旧机动车交易市场成交额22.18亿元,比上年下降23.1%。
(五)网零持续高速增长,网络消费增势不减。全市全年网络零售保持高位增长,总额277.5亿元,比上年增长43.0%,增幅位列全省第二,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7.6个百分点;居民网络消费持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达164.8亿元,比上年增长25.7%;网零实现顺差112.7亿元,比上年增加49.8亿元;全年跨境网络零售31.3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分县(市、区)看,网络零售额从大到小依次为柯城区、江山市、龙游县、衢江区、开化县和常山县,分别为88.11亿元、57.21亿元、54.18亿元、33.18亿元、25.17亿元和19.66亿元。
二、影响消费市场因素分析
(一)限上大类商品总体呈稳中有升发展态势。一是生活类商品销售总体良好,销售稳步上升。限上粮油食品类零售额14.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烟酒类1.6亿元,比上年增长4.8%;饮料类1.8亿元,比上年增长0.4%;日用品类4.1亿元,比上年增长6.3%;服装鞋帽针纺织类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二是石油及制品类增速大幅上升。2018年以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和成品油市场整治力度的加大,石油及制品销售额快速增加,全年限上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34.15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增幅创下了近几年新高。三是通讯器材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年限上企业通讯器材零售额1.85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四是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明显回升。随着家电及音像器材智能化升级,售价及零售总额提升明显,全市限上企业零售额7.25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增幅也创下近年来新高。五是化妆品、金银珠宝等高端消费品销售不断走高。2018年以来,全市化妆品、金银珠宝等高端消费品销售形势一直不错,限上企业零售额分别为1.05亿元和1.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0%和12%。
(二)电子商务保持强劲发展势头。2018年以来,在柯城创客孵化园建立全市首个电商大数据系统;通过加强与阿里等一流企业合作,建成运营首批3个天猫小店,新建80个村淘4.0天猫优品服务站,打造淘宝村(镇),14个村入选2018年度“中国淘宝村(镇),华埠镇成为衢州首个淘宝镇;加强与阿里巴巴“一达通”、“速卖通”、亚马逊、eBay、WISH等知名电商平台对接,推动跨境电商出口。在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全市电商网零增速高达43%,网络消费增速也达到25%以上。
(三)促进消费工作成效明显。2018年,全市积极组织开展“消费促进月活动”和“金秋购物节系列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果。5月15日至6月18日,开展了2018年“全国消费促进月”衢州专场的各项促销活动达37个,销售额达2.32亿元,比上年增长5.0%。9月14日至11月21日,市商务局等10个部门联合举办了“衢州市2018金秋购物节”,活动个(场)数达80多个,成为历年活动最多的一次,进一步挖掘了消费潜力。
(四)商贸业结构进一步提升。1月28日,衢江东方运动城正式开业;2月3日,常山东方广场正式对外营业;6月9日,龙游大润发购物广场正式开张;6月17日,衢州市粮食电子商务园开园;6月28日,创业创新大厦“衢州市国际经贸中心”隆重开馆;12月29日,东方集团在各县(市)布局的最后一个大型商贸综合体——江山东方广场开张营业。全市全年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08家,比上年增加26家,商业结构和购物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进一步激发了城乡居民的消费热情。
(五)新车销售出现了较大转折。在燃油车销售出现不景气的情况下,由于新能源车在我市销售又未形成气候,因此销售量出现了大幅下滑,全市全年新车上牌量降幅达15.1%,30个主要品牌只有6个品牌销量是上升的,其余24个品牌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全市全年新车上牌量比上年减少8000多辆。由于4S店在我市限上企业数量占比较多、销售额占比较大,对我市消费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从上牌新车品牌看,新车销售的档次明显上升,中高端新车脱颖而出,在上升的品牌中就包含奔驰、奥迪、宝马三大品牌,全年分别上升14.1%、14.0%和6.7%。
三、趋势预判